安塞腰鼓出自于我国的什么地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20

安塞腰鼓出自于我国的延安市安塞区。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传统民俗舞蹈。安塞腰鼓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过去,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的活动时间。

活动开始前,要由庙会会长(由各村推举产生)先组织祭祀活动,称为"谒庙":舞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敲起锣鼓,吹着唢呐,有时还要抬着整猪整羊和其他供品前去寺庙烧香敬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在庙内广场踢打一阵,意在娱神。

"谒庙"结束,正月初八九后,腰鼓队便开始了挨门拜年活动,俗称"沿门子"。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锣鼓唢呐直响哩,屁股底下棍撬哩!"群众也都坐不住了。

这时,腰鼓队按村中情况依次走串各家,在主家院中、窑前表演一阵,伞头根据各家情况,触 景生情演唱几段吉利秧歌,以表贺年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塞腰鼓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阈下的安塞腰鼓传承
和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
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视野中,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象征,是国家的繁荣和强大的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活的历史见证。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更多层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是我们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石和精神动力。
安塞腰鼓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于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集武术、舞蹈、打击乐等为一体,在表演当中其外在特点以气势磅礴、铿锵有力为主,内在特点主要以有“劲”为主,即能劲、狠劲、虎劲、牛劲、蛮劲和猛劲。鼓手们的力量很大,通过扭动、摆动、跳跃等动作来表现腰鼓表演者的热情,让观众们的情绪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陕北人在收获果实的时候,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欣喜,这就是腰鼓表演者在山地中与自然抗争的坚韧。安塞腰鼓的音色、形体所形成的力美的艺术效果,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又是一种时代的精神,是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安塞腰鼓又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运动,可以使人们的身心得到充分的锻炼。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安塞腰鼓的传承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安塞腰鼓文化的传承中存在发展理念较为滞后、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传承人出现断层和部分传统技艺失传等问题,结合安塞腰鼓文化传承现状,提出从文化自信视角促进安塞腰鼓传承、强化安塞腰鼓专项保护制度、建立专业稳定的传承队伍及推动安塞腰鼓走出去的策略,旨在促进安塞腰鼓文化科学化传播,为安塞腰鼓文化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塞腰鼓;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文化传承;文化自信

A study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nsai District waist dr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Cultural View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culture, culture is the spiritual symbol of the nation and the country and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prosperity and strength of the country.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but also a living historical witness. The rich and diverse national culture shows the wisdom and creativ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at more levels. These valua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re the important cornerstone and spiritual driving force of today's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sai waist drum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0 years and was list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2006. Ansai waist drum integrates martial arts, dance, percussion, etc. in the performance, its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are mainly magnificent and sonorous, and its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are mainly "strength", that is, energy, ruthlessness, tiger strength, bull strength, brutality and fierceness. The drummers have great strength. They show the enthusiasm of waist drum performers through twisting, swinging, jumping and other actions,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mood of the audience. When people in Northern Shaanxi harvest fruits, they will have an unspeakable joy, which is the tenacity of waist drum performers to fight against nature in the mountains. The beautiful artistic effect formed by the timbre and shape of Ansai waist drum is not only an express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a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a soul stirring force. Ansai waist drum is also a healthy sport, which can fully exercise people's body and mind.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heritanc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Ansai waist drum based on Marxist cultural view. In the inheritance of Ansai waist drum cultur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agging development concept, imperfect relevant systems, fault of inheritors and loss of some traditional skill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sai waist drum culture inherita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promoting the inheritance of Ansai waist dr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strengthening the special protection system of Ansai waist drum, establishing a professional and stable inheritance team and promoting Ansai waist drum to go globa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issemination of Ansai waist drum culture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Ansai waist drum culture.
Key words: Ansai waist drum; Marxist cultural view; Cultural heritage; Cultural confidence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国内研究现状.. 2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5
2.1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5
2.1.1内容.. 5
2.1.2特征.. 5
2.2安塞腰鼓文化.. 6
2.2.1安塞腰鼓中的体育文化内涵.. 6
2.2.2基于“民族文化”层面解释安塞腰鼓.. 6
2.2.3安塞腰鼓文化的思想内涵.. 7
第三章 安塞腰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取得的成效.. 8
3.1安塞腰鼓文化传承与发展组织状况.. 8
3.1.1关注程度不断提高.. 8
3.1.2安塞腰鼓团队组织不断壮大.. 8
3.2安塞腰鼓文化传承与发展内容.. 9
3.3安塞腰鼓文化传承与发展取得的成果现状.. 10
第四章 安塞腰鼓文化传承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2
4.1存在的问题.. 12
4.1.1腰鼓文化发展滞后.. 12
4.1.2安塞腰鼓传承和保护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12
4.1.3腰鼓传承人出现断层现象.. 13
4.1.4 安塞腰鼓中部分传统技艺失传.. 13
4.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4
4.2.1安塞腰鼓文化宣传不足.. 14
4.2.2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政府经济支持不足.. 14
4.2.3腰鼓带来的个人经济收益低,年轻人学习意愿低.. 15
4.2.4专业传承人缺乏.. 16
第五章 安塞腰鼓文化传承和发展问题的应对策略.. 17
5.1多措并举,促进安塞腰鼓的发展和传承.. 17
5.1.1强化推广,让安塞腰鼓走出去.. 17
5.1.2增加安塞腰鼓的表演和参与机会.. 18
5.2强化安塞腰鼓专项保护制度建设.. 19
5.3成立专业、稳定的传承人队伍.. 20
5.1.2发展安塞腰鼓文化产业.. 21
5.4 加强经济扶持,增设体验式宣传.. 22
5.4.1加强经扶持.. 22
5.4.1增设体验式宣传.. 22
第六章 结论.. 24
参考文献.. 25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安塞腰鼓是延安市安塞区的一项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安塞腰鼓传承至今,安塞腰鼓被越来越多的认识、喜欢和参与,但其发展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其发展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十分重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安塞腰鼓是一项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物,因此,加强安塞腰鼓的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当今社会,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正在快速的消失,非物质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文化的发展有着特殊且重要的意义。2006年安塞腰鼓申请并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安塞腰鼓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腰鼓的保护和传承是当务之急。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一种科学文化理论,它在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正式提出,但是,先贤们却把希腊神话当作自己的财产;通过对荷马史诗、音乐戏剧、风俗习惯等的论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本质、价值及其传承与发展的基本观点,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可借鉴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理论依据,对安塞腰鼓的保护和传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仅有助于解决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而且也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认识。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出发,研究安塞腰鼓传承和发展的历史变迁,揭示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意义,探讨其在文化发展上的持续性与具体形式,深入挖掘安塞腰鼓在现代文化传承发展中所起着的作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角度出发,对安塞腰鼓的保护和传承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安塞腰鼓文化属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的指导下,要正确地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进而探索当代安塞腰鼓保护与传承的路径;在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这是非常重要的。以保护和传承为契机,分析、研究安塞腰鼓的发展状况,发现安塞腰鼓在新形势下的传承问题,提出相应有效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安塞腰鼓的传承和保护,更好的服务于安塞腰鼓文化发展的需要。
1.3国内研究现状
安塞腰鼓作为陕北文化的载体,保留了陕北高原最纯朴、最原始的文化形态,承载着陕北人不屈不挠的“蛮劲”。安塞腰鼓作为展现陕北民情的重要艺术形式,在推动地方旅游、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发展方面具备重要意义,此外,安塞腰鼓也具备表演功能。赵延红,武金花[1]认为安塞腰鼓具备多维度的教育价值:增强体质、调整心态;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孙媛[2]认为安塞腰鼓具备教育、表演、健身等功能,进一步认为安塞腰鼓具备文旅价值。
我国学者张应龙、杜春斌、李世荣[3]认为安塞腰鼓结合了舞蹈、武术等多种传统体育元素于一身,具备健身功能,同时,安塞腰鼓也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其表演功能很强。李红儒[4]认为安塞腰鼓是一项适宜人体健身强度的且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最后证实了安塞腰鼓是一项有助于促进人体机能形态和体质体能向健康强壮的方向发展的,并能有效地调节人们的心理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康珍珍[5]认为安塞腰鼓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所有人群,运动强度可以因人而异,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长期参加安塞腰鼓练习可以提高人的身体机能,增加身体的协调性。郭忠义、张应龙、宗有智[6]认为东西部可以借助安塞腰鼓加强小学生健康教育,让小学生掌握一些自我保健、合理营养和膳食搭配等的一些健康知识,改变不科学饮食结构与习惯,纠正不好的生活方式。
李治,褚永豪在《国际传播视角下安塞腰鼓的民族文化内涵》一文中表示安塞腰鼓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显性象征,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从国际交流的角度出发,从国家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对安塞腰鼓在国际交流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并对其在国际上的推广潜力进行探讨。在国际交流的大背景下,对安塞腰鼓的民族内涵进行了深刻的理解,有利于对其当代价值与国际定位的全面把握,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常特在《文化生态视角下安塞腰鼓的变迁与调适》一文中通过对安塞腰鼓地区百年的文化生态变化的实证研究与历史文献分析。以1935年前、延安、新中国建立以后、改革开放后四个时期为中心通过对安塞腰鼓文化生态的演变历程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安塞腰鼓的发展与其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的发展和变革过程中,逐渐被赋予了新的文化意蕴。安塞腰鼓的农业文化特点在安塞地区的逐步减弱,从传统的宗教仪式到民间的民间文化活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功能的休闲娱乐,社会安全阀等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成康,田柯义在《安塞腰鼓价值研究》一文以文献资料为基础,从文化、健身、娱乐、商业三个方面对安塞腰鼓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分析。研究发现,安塞腰鼓在文化、健身、娱乐、商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其目的在于深入挖掘其文化、健身、娱乐、商业等方面的价值,从而使安塞腰鼓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郭忠义,张应龙,宗有智在《安塞腰鼓教育传承现状研究》中表示安塞腰鼓源于西北黄土高原安塞一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此得名"安塞腰鼓"。黄河地区的民族舞蹈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推上了一个宝座。延安是腰鼓的诞生地,山峦叠嶂,交通不便,因此,安塞腰鼓是陕北特有的地方特色。近几年,由于"科教兴国"的大方针,很多学者都从安塞腰鼓走进了校园。以陕北地区安塞地区的腰鼓为研究对象,以其教育、传承与发展为主要内容,其目标是在陕北地区大力推广安塞腰鼓,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为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安塞腰鼓的民族文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2.1.1内容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对文化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原则,认为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不是超历史的东西。文化的发展是与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为,文化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创造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而存在的。文化是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为人民服务,使人民得到精神上的满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强调文化普及的重要性,文化应该普及到全体人民中去,不能成为少数人的特权和奢侈品。文化的普及有助于增强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创造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强调创造性的重要性。文化应该是创造性的,必须具有创新和创造的精神。只有不断地开拓新的文化领域,推陈出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
2.1.2特征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具有实践性、历史性、人民性、阶级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普及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文化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概括。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始终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文化是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文化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强调文化的历史性,认为文化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由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强调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而存在的。文化应该具有人民性、群众性,不断地为人民提供精神上的满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为文化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的人对文化有着不同的需求和认识,因此文化的发展和变革也会受到阶级斗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为文化必须具有创造性,必须不断地创新和创造,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人民的需求。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强调批判的重要性,认为批判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不断地批判、批判自己、批判社会,才能推动文化的进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强调文化应该普及到全体人民中去,不能成为少数人的特权和奢侈品。只有全体人民都能享受文化成果,才能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2.2安塞腰鼓文化
2.2.1安塞腰鼓中的体育文化内涵
安塞腰鼓也是一种体育运动,民间体育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简而言之,就是在某种程度上,与体育有关的文化。从广义上讲,体育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物质和精神,它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文化要素。安塞腰鼓作为运动文化的主体,集合了体育文化发展的结果与社会现象,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进行创新,从而最终成为物质与精神的财富。安塞腰鼓所孕育的运动文化,是当地人民自己创造的,融入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并将其融入到民族的风俗、思想、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之中。
2.2.2基于“民族文化”层面解释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黄河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陕北地区人民的一种精神和文化财富,也是陕北独特的地方特色。陕北高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某种意义上,“安塞腰鼓”不仅可以用来鼓舞士气,在战场上也可以用来激励士兵们杀敌,还可以用来欢迎士兵们。隋唐期间,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促进了文化和艺术的传播交流。安塞腰鼓在隋唐时期就被广泛地运用于宫廷歌舞之中,这也导致了安塞腰鼓在功能、结构和形式上的变革。安塞腰鼓在宋朝的发展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使其应用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在战争中都能见到。在清朝,安塞腰鼓在陕北乡村广泛流行,是地方人民的重要节日和庙会的文化形式。到目前为止,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表现内容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各地区的表现形式也逐渐多样化。安塞曾经是畜牧区,地理位置特殊,身为黄土高原人民最好的发泄方式就是打腰鼓。宋朝时期,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安塞成为了西夏与宋两国交战的要地。安塞腰鼓在历史的长河中,被赋予了各个时代的烙印,并通过各种文化的交融而得以筛选和保留。因此,安塞腰鼓的“蛮劲”、“牛劲”在经历了多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态和个性的渗透之后,由此可以想象,它所表现出来的“蛮劲”与“牛劲”,正是陕北高原人民质朴、勇于进取的精神元素,是安塞腰鼓的精神元素。
2.2.3安塞腰鼓文化的思想内涵
安塞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腹地,鄂尔多斯盆地的边缘地带,陕西省北部,延安市的北面,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山区。安塞得天独厚,气候条件差,交通运输困难。从古人的生存心理和生存模式来看,人若不能战胜外在的环境,便会自然而然的把它归于神灵的无限力量。在那个时候,人们会敲腰鼓以求神、敬神;通过腰鼓表演祭祀神明,祈求神明保佑,而腰鼓也是一种器物,具有多种形态与内涵,并在不断地流传。而“祈福、敬天、敬神”等活动,则包含着强烈的宗教观念与传统文化观念,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存在于各个时期的强烈的观念和习俗,也一直在进行着演变和传承。在时间的推移中,安塞腰鼓的作用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安塞腰鼓的节庆和祈求神灵是其最鲜明的诠释内容。同时,安塞腰鼓承载着陕北人对黄土高原的热爱,也承载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也承载了他们的精神和文化。

  • 安塞腰鼓简介
    答:“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
  • 安塞腰鼓的详细介绍(资料)
    答:也被选入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7年级下册的第17课。“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其是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安塞腰鼓起源于榆林横山,在明代后期,由于灾荒与农民起义,安塞已经人烟稀少,现在的安塞人...
  • 安塞腰鼓是哪个地区的
    答:安塞腰鼓历史悠久,但产生形成的具体时代已难考证。以鼓报警,以鼓助威,以鼓告急,以鼓为乐,这些都是安塞腰鼓的功能。安塞腰鼓分文鼓与武鼓两种,文鼓以扭为主,重扭轻打;武鼓以打为主,重打轻扭。安塞腰鼓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陕北汉子剽悍、虎劲、牛劲的体现,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2006...
  • 安塞腰鼓和黄土高原有什么关联,后生们为什么要击鼓
    答:自然环境安塞腰鼓起源于陕北安塞,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自然条件比较艰苦和恶劣,因此造就了陕北地区的人民吃苦耐劳,乐观豁达,同时又粗犷豪放的性情特点,体现在安塞腰鼓上面就是节奏感强,旋律欢快,大开大合,与黄土高坡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 安塞腰鼓是什么黄土高原的特点是什么
    答: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它磅礴的气势和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誉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腰鼓以其独特风格、豪迈粗犷、刚劲奔放、气势...
  • 中国有哪些特色民间舞蹈?
    答:2、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3、晋南威风锣鼓是诞生和流行于山西临汾一带的民间传统打击乐,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它击奏多姿、威武雄壮,故称“威风锣鼓”。4、东北大鼓是流行于中国东北...
  • 安塞腰鼓体现什么自然特征的
    答:安塞腰鼓体现了陕北地区的人民吃苦耐劳,乐观豁达,同时又粗犷豪放的自然特征。因为陕北安塞自然条件比较艰苦和恶劣,而表演腰鼓时,动作刚劲奔放、豪迈粗犷,节奏感强,旋律欢快。安塞腰鼓流传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的传统舞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 安塞腰鼓是陕北的吗
    答:安塞腰鼓的传承和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依赖于上代人的口口相传和身教手传,加之随着时代变迁,现代表演形式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安塞腰鼓的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容易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如今,安塞腰鼓不仅在陕西地区广泛开展,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观众的关注和喜爱,成为陕西文化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 课文描写了安塞腰鼓的哪些方面,安塞腰鼓具有什么特点
    答:分别描写了腰鼓的声音、形态、动作、光彩和力量。突出了腰鼓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 的力量,表现出一种力量美和豪放美。三方面:表演前的安静(静) 表演时的激昂(动) 表演后的寂静(静)安塞腰鼓的特点是: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豪迈、奔放具有黄土高原的阳刚的美。
  • 安塞腰鼓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安塞腰鼓》叙写了安塞腰鼓的形式、历史、魅力和人们对腰鼓的喜爱,体现了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表现了中国民族风俗历史的悠久。它赞美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现了汉子的阳刚美,表现了要冲破贫困的生活条件和思想上对自己的束缚阻碍的愿望,告诉我们作为人就要这样痛快淋漓。作品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