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的医患关系 单向性 请解析一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19
我国心理咨询属于医学专业吗?

在我国心理咨询属于医学专业
中国注册心理师协会将从事非药物干预的专业人员统称为心理师,包括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等。
1.临床心理学家 在我国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有心理学本科、硕士、博士学位专业。一般临床心理学家拥有大学所颁发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尽管他们不是学医出身,但多遵循医学治疗模式,而且在他们的课程中,变态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许多心理测试都是临床心理学家设计并执行的,这些测试为“正常”行为指定标准。其他医务人员经常用这些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对一些病人往往忽视必要的药物治疗和住院治疗。
2.社会工作者 在西方国家中,社会工作者接受心理分析、医学和社区工作方面的训练,在医院、学校或单独做个案工作、群体工作或社区组织工作。虽然有一些医学背景,但他们倾向于把重点放在整个家庭,而非单个家庭成员身上。在我国,像西方那样的社会工作者仍较少,大部分工作由思想政治专业或热心者担任。他们一般经过短期的培训,尽管有热心,但受专业知识的局限,往往不能识别出精神失常者,有时甚至误诊误治。
3.精神病学家 精神病学家在医科大学接受过完整系统的医学训练,有权开药。他们所受的特殊训练使他们能帮助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异常)患者和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如果有谁想服药或住院,至少应向一位精神病学家请教。不过,针对多数寻求咨询的人而言,若认为精神病学家能使治疗效果更好的话,则并不确切,因为精神病学家在治疗中常常带有医学倾向、突出药物治疗。
4.精神分析专家 西方的精神分析专家几乎全当过精神病学家,然后又在精神分析学院受训。精神分析是一种特殊的个体治疗方法。该疗法讲究把被分析者的人格解构后再重建,因此疗程长而费用昂贵。找精神分析专家时,要弄清他们确实是受过完整的培训并获得了有关证书。在我国,资深的精神分析专家尚不多见。
5.其他心理咨询专家 在国外,尚培养出一批批家庭治疗专家。这些专家以前做过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护士、社会工作者或咨询员。他们与不同类型的家庭小组合作,认为一切问题都是家庭内部的相互关系引起的,而不纯粹是个人的问题。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面向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咨询第一线,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熟练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操作实务的专业人才。学生应熟知精神分析疗法、人本主义疗法、阿德勒疗法、行为疗法、理性情绪疗法以及现实疗法的人性论假设、辅导或咨询目标、操作的具体技巧。积极学习、消化各种咨询辅导理论的优点,努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心理咨询、辅导以及培训的技术。
【主要专业课程】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人格心理学、团体辅导、学校心理辅导、变态心理学、行为矫正、人体解剖生理学、职业指导概论、
心理测量与评价、犯罪心理学
【适应岗位和就业方向】
1. 职业面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专业咨询机构心理咨询的岗位。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老师。主要负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宣传以及教育工作。负责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学生异常心理的诊断与处理、团体心理辅导的组织与实施。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主要负责企业职工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意向的调查、职工心理素质能力的拓展训练方案的策划与实施;职工异常心理的诊断与处理。
(3)专业咨询机构的心理咨询。主要负责来访者的接待、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以及分类,胜任及负责某一方向心理咨询的实践以及研究工作。
2. 能力结构
(1)能正视并且合理处理自身心理问题。
(2)具备分析来访者异常心理以及处理能力,能够协助来访者制定合适的干预方案。
3. 知识结构
(1)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2)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英语表达能力。
(3)具备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专业知识。
(4)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辅导、行为矫正、学校心理辅导、家庭心理治疗、心里拓展训练等具体操作技术。属于医科。。
但是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大学为了学费把它细分成几十种专业。。本人觉得国内的教学水平值得怀疑。。
想要学到真材实料 还是正规医科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比较好。。

【摘 要】 今年来,医患纠纷频发,医患关系紧张,这不仅仅影响了社会秩序,阻碍医学发展,更阻碍了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针对医患关系此问题,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用心理学解释这一社会现象,并从心理学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医患关系;现状比较;心理学分析;对策 1 医患关系的概念及研究背景 1.1 医患关系概念 医患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是指医生和患者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广义上指以医务人员为中心的包括所有与医疗服务有关的一方,与以患者为中心的包括所有与患者健康利益有直接关系的一方所构成的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多方面的关系。这里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对象。 1.2 医患关系国内外背景 西方对医患关系的研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希波克拉底。而后从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学等来研究医患关系。其中较为代表性的是由萨斯和霍伦德提出的三种医患关系基本模式。 我国学术界对医患关系的研究大致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当时我国正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逐步开始探索,对医患关系的研究也由此展开。从近5年核心期刊上研究医患关系的论文来看,国内学术界对医患关系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医患关系的概念与特点、医患关系紧张原因以及对策建议上。 2 医患关系现状 2.1 医患关系同国外的比较 国外医患关系比起中国要和谐的多,主要表现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互利互信的和谐关系。并且从以下几个现象中可以得出其相关差异性以及原因。首先国外“红包现象难”。而这可以用三个词来解释:“不敢拿”、“不必拿”、“没法拿”。不敢难,体现了医院内部的严格监管制度。不必拿也侧面说明了医生的高收入及高意识。没法拿,又证明了医疗机制运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而以上其实也不是最关键之处,查阅中外医患关系对比研究类的论文。发现我国与国外最大的差别之处在医患关系的处理方式。而在一项针对西欧国家医患沟通模式进行的研究中表明,西欧国家目前主要使用生物医学、生物——社会——心理医学、社会心理医学三种医患沟通模式。所以我国有必要将中外医患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先进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医患关系。 2.2 医患关系现状同过去状况的比较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技术手段以及人们的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医患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医患关系现状不断恶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医疗纠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医患矛盾形式恶化,暴力伤人事件频发;3医患矛盾社会影响面扩大;4医疗纠纷处理的复杂性远高于其它案件。 医疗纠纷不断,网络媒体上也不时传来相关事件。就在前段时间,江苏省南京市某医院内竟出现病人家属将一女护士打的双下肢瘫痪的现象。这不仅说明了医患关系的恶化,更说明了医患关系由原来医院让人痛恨的形象到如今患者也会令人憎恨的这一巨大转变。这一现象也有必要让患者从自身角度分析原因,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出改变的一步。 3 医患矛盾心理学分析及对策 3.1 沟通心理学 3.1.1偏见及刻板印象下的医患关系 任何矛盾的产生都是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不能偏袒一方而指责另一方。“白衣天使”一个曾经很美好的职业名称,曾竟被人叫做“白色眼镜蛇”的绰号。这说明了患者甚至人民对医生这样的职业产生了偏见,而这种偏见也带进了治疗之中。当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若医生并没有按照他的期望来进行治疗,或者说医生处在一个并不被患者认可和信任的条件时,患者就会迅速激活消极的刻板印象, 主观认为疾病没有治愈或复发是由于医生不负责任导致,而很少考虑疾病本身一些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这样医患关系只会越来越紧张。 3.1.2 相应对策 医患沟通中,医生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患者及其家属作为接受者。双方的沟通是建立在一个拥有“共同语言”和“共同经验”的公共领域基础上的互动。和谐的医患沟通要求医生主动如实地向患者及患者家属告知病情信息,患者及患者家属接受信息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恰当的信息反馈,医生根据患者的反馈信息再作出反应和调整,从而促进沟通行为的完成,这样双方方获得理解与支持。 根据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这里建议医患沟通中也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模式。如可以用病人在接受治疗前有权利了解医生,并选择医生的权利。且病人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病情有相应的了解。(特殊病情除外) 3.2 社会心理学 3.2.1 角色期待下的医患关系 角色期待,即社会公众对个体承担某一角色时,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特别是当患者花了钱去治疗时候,他们就更觉得自己的疾病能够得到解决。而当问题不能解决,但是自己又花了相应价值去治疗时,这种投入得不到反馈,并且医生并不能如自己期望的那样救死扶伤,人们就会觉得医生偏离了角色期待,相应招致的是别人的异议和反对。 3.2.2 强化和不合理归因致使医患矛盾恶化 强化,这里的强化指的是外部强化,尤其是大众媒体的强化。过去的资料中,当某位患者突然死去或患者家属与医生发生冲突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媒体都会大肆指责医院的错误。同理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其中的孰对孰错,又有谁能真正权衡。大众媒体往往从偏袒患者的角度对院方进行批判式报道,他们在釆访中不能耐心听取院方的陈述,而不顾纠纷背后的实质原因。这种偏激狭溢的新闻理念,受“同情弱者”的感情支配,一边倒地支持患者。媒体的偏见也不断强化了患者的指责,愤怒的情绪,进而让医患矛盾更恶化。 3.2.3 相应对策 对于患者的心理需要引导,尤其也要重视对患者家属的心理进行相关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医生并不是万能的,治疗是双方的配合,而不仅仅是单方的责任。 其次对于媒体,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着对人民对政府,国家负责的态度面对自己的言论。并主动引导大众积极心态的建立,而不是为了获得高关注度而丧失自己原则。 3.3 其它 3.3.1 医生健康的心理影响到医患关系 近两年,关于医生的心理健康测评中,医生和护士的压力指数都比较大,且幸福感指数普遍不高。满意程度欠缺的工作环境下,医疗从业者一方面要完成工作任务医治病人,另一方面也要担心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引发的医疗纠纷,医务人员承受的压力之大可见一斑,也间接导致了医务人员难以安心从事医疗救治工作。而如今,面对各种复杂性疾病、高风险手术和日益升级的医患矛盾,医生为了规避医疗风险,往往采取保守性、防御性的医疗措施,虽然降低了风险,患者却因此失去了得到救治的机会。而医生的心理健康又与患者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原本是一对互依互存的关系,却因为双方的不信任而陷入尴尬的境况。 3.3.2 用心理学引导医生、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健康发展 在心理学中,其实大多数的心理疾病都是来自于不合理的认知观念。所以作为医生,患者等要树立积极的心理,避免错误观念的思维,不合理的认知模式。对于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开展形式有:宣传片,知识讲座等形式。而作为医生等医务人员,更应当接受专业的健康教育,提高自身素质,规范医德医风,通过正确的健康行为为患者树立表率。 【 参考文献 】 【1】王兵兵,彭 杰,管 健. 摘下有色眼镜——刻板印象理论视角下的医患关系. 【2】 江默 . 健康传播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安徽: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 孙 岩,李建兰. “人情观”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甘肃科技. 2013年6月 【4】傅兴华,肖水源, 唐友云. 我国医患关系研究现状.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0年8月第27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