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竹不畏狂风的顽强品质, 偃师人自己正直不屈的骨气,是古诗竹石的哪一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02
诗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中国俗称诗的国度,诗歌的种类繁多。古代早期那些短小精悍,而又脍炙人口的歌谣便是诗歌形成的雏形。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是我国诗歌历史的初步形成。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又创造出一种诗歌体裁一一骚体,这是一种抒情韵文。以《离骚》为代表,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以“兮”字作语助词。到了汉代,以两汉乐府和东汉末年的文人五言诗成就最高。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大约400年间,文人诗和民歌都有很大发展。文人诗方面,先后涌现出“三曹七子”、蔡琰、阮籍、嵇康、左思、陶渊明、“二谢”等一大批卓有建树的诗人,他们的创作,大大丰富了诗歌表现自我情怀的美学功能。同时,许多诗人在诗歌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面作了创新性探索,五言诗走向兴盛,七言诗渐成主流,格律诗已具雏形,从诗歌本体上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唐朝诗歌可谓是达到鼎盛时期。其诗歌的发达,其数量之众多,内容之丰富,风格流派之多样,远远超出了任何一个朝代。而先前的一些诗歌体裁,在唐朝也得到了更好的完善。因而我国古代的诗也常用唐诗来概称。再至宋,元,明清,随着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出现,即使这些风格体裁取得如何的辉煌成就,都没有取代诗歌的地位。到近现代,新体诗脱颖而出。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等等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现当代诗歌的主要形式。纵观历史,诗歌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抹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供参考。

中华古代诗词文化,源于祭辞,萌于民谣,兴于咏志。可惜,现存最早文字辑录诗集仅有《诗经》。继春秋至战国衍为骚体,古雅深邃,乃先秦诗文化独秀一枝。秦亡而汉,乐府兴,诗苑万象更新。入于魏,五言腾踊,尤见“三曹父子”“建安七子”创建辉煌。魏晋之交,有“竹林七贤”;西晋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东晋更有陶翁。此期间诗歌境界与视野得以拓宽,咏唱愈加脍炙人口。沧海桑田,岁月交至南北朝之宋齐,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已不一而足,“大小谢”“七言之祖”“竟陵八友”脱颖而出,田园诗、山水 诗,清逸峻秀,齐梁体堪称独占唐前春色。大唐盛世,亦为诗之盛世;诗律之工,音韵之秀,炼句之缜密,意境之旷远,实为登峰造极!然虽有“诗圣”冠于李杜,犹有群星灿然于千古!诗余有词,南北朝时已见其零星草色,晚唐兴于教坊,至于大宋,竟逐渐跳脱弦指之间而成跌宕之咏,可谓独领诗史风骚!词较于诗,其伸展转承有余,更见抒情遣怀之酣畅。两宋之时,词人千家,而晏柳苏辛,拔高耸之标。另谈及词牌格律千余,实乃前人不古,后人每每作茧自缚,遂成填词之风。诗词演绎于元明,日益迎合民间文娱需求,于是,“街市小令”“村坊小调”勃然而兴,终绽放出一代曲赋奇葩。有云:唐后无诗,宋后无词。概以为,此乃诗词境界广义之论;就其狭义而论,未必尽然。明代高启诗,上有汉魏之高亢,下有唐宋之俊秀,颇具承前启后之范。叹青丘,文惹忌讳,险人弄谗,值壮年时罹患腰斩。与其说“唐后无诗”,毋宁说“文字狱”兴焉,而后无诗。至于清代,诗人也众,诗卷也浩繁,但多熏于附庸浮滑之气而欠失品格,故精品传遗者不啻凤毛麟角。乾隆诗万余,未见一二传咏,夫何足论哉!然 风韵气节可景仰者,还属龚自珍、板桥诸人。

《竹石》一诗中赞美“竹子内在精神”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全文:
《竹石》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竹石》一诗中赞美“竹子内在精神”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全文:
《竹石》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