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09
《弟子规》中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这” 句话的讲解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解说:
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 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 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 ;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和长辈相处在一起,不要太过要求他们,长大自然就适应了,甚至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给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要礼让长辈,因而误导孩子养成坏的习惯。而《弟子规》却指导我们,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长辈呼叫人时,自已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当兄长的要诀,是友善;当弟弟的要诀,是对兄长恭敬;兄弟和睦了,自然就能达到“孝”的目的。把财富看轻了,就不会有怨念;容忍别人(不好的)言语,愤恨仇怨自然就会消失。

这句话的意思是: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出处:《弟子规》

选段: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译文: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饮食用餐,就坐行走;长者优先,幼者在后。

扩展资料:

《弟子规》以学规、学则的形式对少年儿童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共1080字。《弟子规》作为封建社会较完备的一部学生守则,内容十分丰富,从言谈举止到衣食住行,从对待长上到交友处世,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这部蒙学教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封建糟粕固然不少,但其中也有许多关于道德修养尤其是公德修养的内容,今天看来仍然是可取的,如尊师敬长、文明礼貌、勤劳节俭、勿贪勿奢、爱众亲仁、矜怜贫苦、待人接物、务求诚信,等等。



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当兄长的要诀,是友善;当弟弟的要诀,是对兄长恭敬;兄弟和睦了,自然就能达到“孝”的目的。把财富看轻了,就不会有怨念;容忍别人(不好的)言语,愤恨仇怨自然就会消失。

这句话出自《弟子规》,是古代儿童道德教育教材之一,意思如下:
做兄长的要爱护自己的弟弟,做弟弟的要尊敬自己的兄长。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孝心。如果彼此财物交往不计较,怎么会产生怨恨呢?如果言语之间不互相忍让,愤怒和忿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滋生。
这句话强调了兄弟之间互相爱护、互相尊重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从而培养出孝顺、友爱的子女。同时,它也强调了不计较财物、不互相怨恨的重要性,要求人们学会宽容、理解和忍让,从而避免言语之间的冲突和愤怒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