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和一般特点有哪些


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儿童最初的思维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的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主要特点是:①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②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③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主观上无预定目的和行动计划。
  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这种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公务员考试(http://www.sdsgwy.com)
  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高级思维方式。严格说,幼儿学前期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1.直观行动思维
  儿童最初的思维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直观行动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1)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2~3岁的孩子直观行动思维表现非常突出;3~4岁幼儿身上也常有表现。这种思维更多地依赖一定的具体情境,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对动作的概括。
  (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这个思维阶段的幼儿,其思维只能在动作中进行,常常表现为先做后想,边做边想,动作一旦停止,他们的思维活动也就结束了。
  2.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即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3~六七岁儿童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是指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它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六七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开始进入逻辑思维阶段。幼儿阶段只处在抽象选择思维的萌芽时期。
  (三)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儿童思维是由幼儿的直观行动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表现出具体形象性。
  1.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公务员考试(http://www.sdsgwy.com)
  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事物的直接感知,并依赖于其自身的行动,特别是在小班初期的绘画和游戏活动中表现尤为明显。
2.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性、形象性,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依靠形象来思维。
  3.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幼儿开始逐渐用抽象的方式思考问题,具体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等。
  (四)幼儿概念、判断与推理的发展
  1.幼儿对概念的掌握
  幼儿初期,幼儿所掌握的实物概念主要是他们熟悉的事物。
  幼儿中期,幼儿已能掌握事物某些比较突出的特征,由此获得事物的概念。
  幼儿晚期,幼儿开始初步掌握某一实物较为本质的特征,如功用的特征或若干特征的总和。
  幼儿掌握概念的一般特点:①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外部的表面特征,而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②外延不适当。往往失之过宽或过窄,因而,概念往往不准确或内容贫乏。
  2.幼儿对事物判断的特点
  (1)判断形式间接化。幼儿期大量依靠直接判断,间接判断通常需要推理,反映事物之间因果、时空、条件等联系,制约思维的基本关系是因果关系。
  (2)判断内容深入化。在幼儿期开始向反映事物本质联系发展,即从直接判断向间接判断发展。幼儿能把客体的关系分解,并概括出来;开始反映概括的规律,分解的深度和概括性也就逐渐提高。
  (3)判断根据客观化。幼儿从以对生活的态度为根据向以客观逻辑为依据发展,还要经过从以事物的偶然性特征为依据过渡到以孤立的、片面的、不确切的原则为依据,然后开始一些正确的或接近正确的客观逻辑判断。
  (4)判断论据明确化。从没意识到判断的根据过渡到开始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根据,说明思维的自觉性、意识性和逻辑性开始发展。
  3.幼儿对事物推理的特点
  幼儿推理发展的一般趋势:①推理过程随年龄增长而发展;②推理过程划分为不同水平的等级;③儿童推理方式由展开式向简约式转化。(五)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儿童的理解主要是直接理解,即与知觉过程融合在一起,以后逐渐出现间接理解,通过一系列较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进行。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趋势:①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②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依靠语词的理解;③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④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⑤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到逐渐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一)直觉行动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
  1.产生
  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儿童感知觉和有意动作,特别是一些概括化的动作的基础上产生的。
  儿童摆弄一种东西的同一动作会产生同一结果,这样在头脑中形成了固定的联系,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自然而然地使用这种动作,而这种动作已经可以说是具有概括化的有意动作。例如,儿童经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玩具,下次看到在床单上的皮球,就会通过拉床单去拿皮球。也就是说,这种概括性的动作就成为儿童解决同类问题的手段,即直觉行动思维的手段。儿童有了这种能力,我们就称其有了直觉行动水平的思维。
  2.特点
  直觉行动性是先学前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也是直觉行动思维的重要特征。
  (1)直观性与行动性。
  儿童的思维与他的感知和动作密不可分,他不可能在动作之外思考,是在行动中利用动作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行为还没有分开来,因此,他不可能预见、计划自己的行动。儿童的思想只能在活动本身展开,他们不是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是边做边想。
  (2)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直觉行动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动作之中,还表现在感知的概括性。儿童常以事物的外部相似点为依据进行知觉判断。
  虽然直觉行动思维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在刺激物的复杂关系和反应动作之间形成联系,但由于缺乏词的中介,儿童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只是简单运动性和直觉性质的,而不是概念的。因此,它只能是一种“行动的思维”、“手的思维”。
  (二)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它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1.产生
  具体形象思维是在直觉行动思维之中孕育出来并逐渐分化的。
  随着动作的熟练,一些动作(试误性的无效动作)逐渐被压缩和省略,而由经验来代替。这样一些表象就可以代替一些实际动作,遇到问题时就可以不再试误,而是先在头脑中搜索表象,以便采取相应有效的动作,这时,儿童不再依靠动作而是依靠表象来思考。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动作开始分离,其内部表象已经可以支配外部行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的思维才开始产生,才真正由“手的思维”转为“脑的思维”。
  2.特点
  (1)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在直觉行动思维中多采用“尝试错误”法,当用这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多了以后,儿童便不再依靠一次又一次的实际尝试,而开始依靠关于行动条件以及行动方式的表象来进行思维。思维的过程从“外显”转变“内隐”。
  (2)具体形象性。
  幼儿的思维内容是具体的。他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比如,“家具”这个词比“桌子”、“椅子”等抽象,幼儿较难掌握。在生活中,抽象的语言也常常使幼儿难以理解。
  幼儿思维的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颜色、形状、声音等等生动的形象。
  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还有一系列派生的特点:
  ①表面性。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表面现象来进行。因此,幼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例如,幼儿不理解词的转义。幼儿听妈妈说:“看那个女孩长得多甜!”他问:“妈妈,你舔过她吗?”
  ②绝对性。由于思维的具体性和直观性,使得思维所能把握的往往是事物的静态,而很难把握那种稍纵即逝的动态和中间状态,缺乏相对的观点。
  (3)自我中心性。
  所谓的自我中心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皮亚杰设计的“三座山试验”是自我中心思维的一个最典型的例证:先请儿童围绕三座山的模型散步,让他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模型,然后请他坐在模型的一边,从许多三座山的照片(拍摄角度各个相同)中选出和自己以及坐在B、C、D位置的娃娃所看到的模型相一致的照片。 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幼儿挑出的往往是与自己的角度所见完全相同的照片。
  自我中心的特点还伴随有其他一些表现:
  ①不可逆性。即单向性,不能转换思维的角度。例如,问幼儿:“你有姐姐吗?”“有,我姐姐是××。”过了一会问她:“××有妹妹吗?”儿童摇头。她只从自己的角度看××是姐姐,而不知从姐姐的角度看,自己是妹妹。由于缺乏逆向思维的能力,使得儿童很难获得物质守恒的概念。不懂得一定量的物体形状改变,是可以变回原状的,形状的改变并不影响其量的稳定性。
  ② 拟人性(泛灵论)。自我中心的特点常常使儿童由己推人。自己有意识有情感有言语,便以为万事万物也应和自己一样有灵性。因此,他们常常有一种看待事物的独特眼光和一颗敏感、善良、充满幻想的心灵。
  ③ 经验性。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比如,听奶奶抱怨小鸡长得慢,就把小鸡埋在沙里,把鸡头留在外面,还用水浇,并告诉奶奶:“您的小鸡一定会长得大大的。”
  (三)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
  学前儿童晚期时,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整个学前期都还没有这种思维方式,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儿童开始学会从他人以及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始获得“守恒”观念,开始理解事物的相对性。
  所谓守恒,是皮亚杰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衡量儿童运算水平的标志之一。守恒是个体对概念本质的认识能力或概念的稳定性。具体指对物体的某种本质特征(如重量、体积、长度等)的认识不因其它非本质特征的变化而改变。
  如前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就这个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三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事实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学前儿童(主要是幼儿阶段)的思维结构中,特别明显的具有三种思维方式同时并存的现象。这时,在其思维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但当遇到简单而熟悉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而当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困难程度较高时,又不得不求助于直觉行动思维。

  • 简述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答:儿童的逻辑包含了两个层面:动作的层面和抽象的层面。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遵循着从动作向抽象的层面转化的规律,所以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依赖于动作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局限性,譬如幼儿序列观念的建立,要完成长短排序的任务,往往需要建立在多次操作的基础...
  • 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这可不是他的错,因为这是他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特点2 单向思维 如果你教给孩子1+1=2,但你千万别认为他已经懂得2-1=1,因为他只能从左边推到右边,不能从右边推到左边。特点3 形象思维 你在孩子简单运算的时候,比如还是1+1=2,知道1+1为何等于2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 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
    答: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幼儿阶段又是一个人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学前 儿童 思维的特点,欢迎大家阅读。 学龄前儿童的思维特点 从思维发展的过程来看,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最后发展成抽象逻辑推理的思维。学前幼儿的思维发展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抽象 逻辑思维 属...
  •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答: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儿童思维是由幼儿的直观行动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表现出具体形象性。1、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事物的直接感知,并依赖于其自身的行动,特别是在小班初期的绘画和游戏活动中表现尤为明显。2、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具体形象...
  • 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答: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是指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它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六七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开始进入逻辑思维阶段。幼儿阶段只处在抽象选择思维的萌芽时期。(三)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儿童思维是由幼儿的直观行动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
  • 学前儿童(幼儿)思维发展年龄特点是什么?
    答:1、感知强调的是:拥有直观的材料。2、动作强调的是:先做再想,无目的、无计划。二、具体形象性思维 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发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象代替了一切行动。表象在思维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具体想象性思维的典型特点:具体性和形象性。三、抽象逻辑性思维开始萌芽...
  • 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特点是什么
    答: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思维特点:(1)自我中心性:即儿童往往只注意自己的观点,不能接受他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相区分和协调。(2)前概念性:该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词汇。词汇所代表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不能理解同一类客体中的不同个体,...
  • 阐述学龄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
    答:阐述学龄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学龄前儿童一般是指6至7岁的儿童,这个时期的儿童已经完成了许多器官的生长发育,这个时期的孩子也都比较调皮,以下阐述学龄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 阐述学龄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1 1、顺序性 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教育启示...
  • 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答案】:答案:(一)思维方式的变化: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由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1.直观行动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2.具体形象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3.抽象逻辑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出现,并起着计划...
  • 学前儿童思维特点有哪些?
    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并且通过这种认识,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思维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婴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婴儿的思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仅靠感觉和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即婴儿只能通过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