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资料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01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课文有什么资料?

重点:感情朗读诗歌。
难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正音:追、茁、厦、尸、展、翅等字都是饶舌音;枣、笋、索、奏等字都是平舌音。

解词:

延河: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

枣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


南泥湾:在延安南部。

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

窑洞:就土山的山崖挖成的洞,供人居住。

土炕:是窑洞里用土坯或砖头砌成的长方台,下面有孔道同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土炕可以用来睡觉,也可以坐在上面吃饭、聊天。当年的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常同老百姓睡在一个炕上,跟老百姓谈家常。

宝塔山:在延安。

航天飞机:指用火箭送上空间轨道,绕着地球飞行的飞机。

交响:指交响乐,即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乐曲,能够表达多样的变化复杂的思想感情。

电子计算机:有多种复杂的功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1)各自阅读,想想每句诗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翩翩”、“追寻”、“昔日、”“春光”各是什么意思?(“翩翩”,形容燕子飞舞的样子。“迫寻”,跟踪寻找。“昔日”,从前。“春光”,春天的景色)为什么说“燕子”要找寻“春光”呢?(因为燕子是一种候鸟,它们春天飞到北方,秋天飞到南方。北方是寒冷的,但到了春天,就比较温暖了,大地上的一切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所以燕子要寻找春光)

(3)“茁壮”是什么意思?(健壮的意思)为什么说“小树”要寻找“雨露和太阳”呢?(因为雨露和阳光是小树成长必不可少的,所以小树要追寻雨露和阳光)

(4)这里,两个比喻所形容的事物本身没有说出来,它被省略了。你能知道被省略的事物本身是什么吗?(“燕子”、“小树”喻指“我们”;“春光”、“雨露和太阳”喻指“延安”,也就是“延安精神”)

2.阅读第二节诗。

这一节用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

(1)第—句“追寻你,延安叮咚的流水。”延河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散步,讨论革命的道理。讲“叮咚的流水”,实际上就是讲什么?(讲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

(2)第二句“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当年毛主席所住的窑洞前面有几株梨树,开花时发出清香。讲“梨花的清香”,实际上讲的是什么?(讲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3)第三句“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南泥湾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讲“开荒的镢头”,实际上就是讲什么?(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4)第四句“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5月在杨家岭中央办公楼的会议室召开,毛主席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在中央大礼堂举行,毛主席在会上作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著名报告。讲“讲话的会场”,实际上就是讲什么?(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5)这一节连用了四个“追寻你”,先说“你”,再说“你”所代表的事物。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好像和这些事物在当面说话,显得非常亲切)

(6)指导有感情地朗渎第二节诗。

3.第一、二节诗主要写什么?(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六)阅读第三、四节诗。

1.阅读第三节诗。

(1)这里的“高楼大厦”和“家用电器”代表什么¨代表现代化)“雨后春笋”和“满目琳琅”各是什么意思?(“雨后春笋”表示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里比喻高楼大厦大量出现。“满目琳琅”,“琳琅”是美玉,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这里“满日琳琅”形容家用电器,如各种收录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数量很多,质量很好)

(2)“破旧的茅屋”代表什么(代表贫穷的生活条件)为什么说“永远告别了”?(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现代化,这种贫穷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所以说“永远告别了”)“延安窑洞温暖的土炕”指什么?(指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关系,那种火热的斗争生活)“忘不了”就是不应该忘记,“忘不了”和“永远告别”,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诗。

2.阅读第四节诗。

(1)“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什么?(代表现代化)“宇宙”和“奥秘”各是什么意思?(“宇宙”指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奥秘”,奥妙神秘)第一句是什么意思?(有了航天飞机,我们就能更好地探索宇宙的奥秘)第二句讲什么?(电子计算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仿佛在奏出美妙的交响乐)

(2)“老牛破车”代表什么?(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毫不犹豫”是什么意思?(是非常坚决的意思)第三句讲什么?(我们’坚决丢掉了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脊梁”指什么?(指脊背)“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顶天立地,恰如脊梁—般)从深一层看是什么意思?(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不能丢的)跟第三节里“永远告别”与“忘不了”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样,这节里“毫不犹豫丢掉”与“不能丢”也形成鲜明的对照。

2.第三节“永远告别”与“忘不了”形成鲜明对照;第四节“毫不犹豫丢掉”与“不能丢”也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旦担测杆爻访诧诗超涧样反复写为了说明什么?(说明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改变.但延安的革命精神要发扬)

4.这两节诗主要写什么?(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七)阅读第五、六节诗

1.阅读第五节诗。

这一节主要从反面说,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怎么样。

(1)“延安精神”主要包含那些内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2)“灿烂辉煌”和“灵魂”、“翅膀”各是什么意思?(“灿烂辉煌”形容延安精神光芒四射,崇高伟大。“灵魂”指思想。“展翅”,张开翅膀)

(3)“怎样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这是什么句?(反问句)连着上面两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诗。

2.阅读第六节诗。

这一节主要从正面说,即: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

(1)开头一句“延安,我把你追寻”点了题。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前后两个“追寻”相互关系怎样?(后面一个“迫寻”是前面一个“迫寻”的进—步说明:“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明媚的阳光”说明“温暖”,“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

(2)追寻延安就是迫寻什么?(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信念、温暖、光明实际包含的内容有哪些?(就是上面已经说的“四个精神”)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诗。

3.第五、六节诗主要写什么?(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八)说一说这一节课的中心思想

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全诗押的是ang韵,每节诗二、四两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押有ang韵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延安精神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延安,我把你追寻》-祁念曾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扩展资料:
赏析: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一节用了两个比喻来描写这种追寻:追寻延安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就像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延安,实际上说的是延安精神,那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精神。
第二节用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一是“延河叮咚的流水”。讲“叮咚的流水”,实际是讲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二是“枣园梨花的清香”。
当年毛主席所住的窑洞前面有几株梨树,开花时发出清香。讲“梨花的清香”,实际上是讲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三是“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节用“高楼大厦”和“家用电器”代表现代化。“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里比喻高楼大厦大量出现。
第四节用“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现代化。“宇宙”指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有了航天飞机,我们就能更好地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有多种复杂的功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仿佛在奏出美妙的交响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延安我把你追寻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祁念曾 :
1963年至196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1969年至1980年陕西省宝鸡铲车厂新闻干事,1981年至1991年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副教授,1992年至1993年广东惠州晚报总编辑,1993年至1996年深圳市深圳晚报总编室主任,1996年至2002年深圳市深圳商报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教授。 姓 名: 祁念曾
笔 名: 祁星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46/12
民 族: 汉族
诗集《火红的战旗》(1975年陕西人民出版社),诗集《春天的歌》(1982年秦岭诗丛)。诗集《人生之恋》(1991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散文集《红烛之歌》(1987年辽宁教育出版社),《高等写作教程》(1987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宝鸡漫游》(1988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千秋业》(报告文学集)(199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新时期文学》(评论集)(1992年河北大学出版社),《苏轼凤翔诗文赏析》(1990年陕西人民出版社),《艺术家的脚步》(1997年京华出版社),《三秦儿女在深圳》(报告文学集,1998年三秦出版社)。
延安相关资料: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于隋。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同年设延安市,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1949年,改称县,1972年,再设市至今,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市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天然次生林163万亩,木材蓄积量308万立方米;以甘草、五加皮、寄生、牛蒡子、柴胡为主的中药材近200种;有豹、狼、石鸡、杜鹃等兽类、鸟类100余种;而且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适生作物品种多,具有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的良好条件。除小麦、玉米、谷子、荞麦、黄豆、绿豆、红豆等粮食作物外,还盛产烤烟、蔬菜、花生、瓜类、薯类等经济作物。

地处黄河中游的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相传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为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有历史文物保护景点848处,有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个,石窟寺14处,有建于唐代的宝塔山等12处古建筑,有革命旧址6处。目前可供游览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年接待中外游客70万人次。近年来,大力开发旅游业,恢复了摘星楼、烽火台、摩崖石刻等50多处景点,“天然公园”万花山新增200亩牡丹,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万花山“四山”森林覆盖率达55.4%,被国家林业部批准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全诗共六节。第一、二节写追求延安精神的急切心理;第三、四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六节写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重大意义。

延安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民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写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的重点。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三、教学建议

1.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延安精神呢?可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为了使讨论更有针对性,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再围绕重点、难点归纳出几个问题,如,作者到底追寻延安的什么?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象征着什么?“永远告别”与“却忘不了”、“丢掉了”与“却不能丢”是否矛盾?通过讨论,应使学生领悟以下几点。

(1)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意思是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延安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可结合《为人民服务》中所讲的内容去领会这种精神的内涵。也可让学生根据他们自己收集的资料,具体讲讲什么是延安精神。

(2)全诗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歌颂表现出来的。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具体事物所包含的意义。延河水,实际上讲的是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枣园曾是党中央所在地,实际上讲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实际上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杨家岭会场,那里曾召开过多次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会议,实际上讲当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温热的土炕,实际上是指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关系;顶天立地的脊梁,指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3)第三、第四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中的“永远告别”与“忘不了”、“毫不犹豫丢掉”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照。意在反复说明,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改变,但延安的革命精神要发扬。

2.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这首诗感情饱满,词句工整,节奏鲜明,适于诵读。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体会到这首诗隔句押韵,并用“·”把韵脚“ɑng”标出来。朗读时,把韵脚适当加以突出。第一节:光、阳,第二节:香、场,第三节:琅、炕,第四节:响、梁,第五节:煌、翔,第六节:想、阳。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这首诗多用排比句,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3.有条件的地方可指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增加学生对延安的感性认识。

四、参考资料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延河南岸。1937年到1947年,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所在地。

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等不少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

南泥湾在延安南部。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响应党中央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当年这里大生产运动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三公里。有中央大礼堂和中央办公楼,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重要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的。1945年4月,在中央大礼堂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做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祈念曾(新闻工作者,现居深圳)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我8年前的一首诗作,没想到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第12册语文课本中。回忆这首诗的写作过程,心中再次涌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1968年,我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陕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参观采访。当时,正是十年动乱时期,延安的面貌变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采访,那里的人民依然比较贫困,我心里难过极了。归来后,写一首《延安,我为你哭泣》的诗,留在我的日记本上。粉碎“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延安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延安人民丢掉了老牛破车,通了飞机、火车,窑洞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大厦,人民越来越富裕。1991年,我随中央电视台《黄河》创作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访,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地,浮想联翩,遐思漫伸……我看到当年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在大生产运动中开垦出陕北的锦绣江南;我望着延河清澈的流水,这河水曾哺育了无数中华民族最优秀、最有觉悟的先锋战士;我闻着枣园梨花的清香,当年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彪炳史册的革命雄文;我走进杨家岭“鲁艺”的礼堂,毛泽东那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又回响在我的再边。追寻当年革命前辈的足迹,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时代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丢。延安精神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基于这种认识,我开始构思,创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

诗写完后,1992年,收入我的诗集《人生之恋》(陕西人民出版社),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评论家马莹伯撰文说:“这首诗以高昂的激情和生动的形象讴歌了延安精神,强调了改革开放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这首诗,1993年荣获全国诗歌“菊花奖”,1994年入选《新时期诗歌精选》。1997年选入5年制语文课本第10册,今后又选入6 年制语文课本第12册。

1992年,我来到深圳,虽然离开了生活工作20多年的黄土地,但延河永远在我心中流淌,融入我的血管,净化我的灵魂。
祁念曾 :
1963年至196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1969年至1980年陕西省宝鸡铲车厂新闻干事,1981年至1991年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副教授,1992年至1993年广东惠州晚报总编辑,1993年至1996年深圳市深圳晚报总编室主任,1996年至2002年深圳市深圳商报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教授。 姓 名: 祁念曾
笔 名: 祁星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46/12
民 族: 汉族
诗集《火红的战旗》(1975年陕西人民出版社),诗集《春天的歌》(1982年秦岭诗丛)。诗集《人生之恋》(1991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散文集《红烛之歌》(1987年辽宁教育出版社),《高等写作教程》(1987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宝鸡漫游》(1988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千秋业》(报告文学集)(199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新时期文学》(评论集)(1992年河北大学出版社),《苏轼凤翔诗文赏析》(1990年陕西人民出版社),《艺术家的脚步》(1997年京华出版社),《三秦儿女在深圳》(报告文学集,1998年三秦出版社)。
[祈念曾简介]祈念曾,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红旗》杂志记者,《惠州晚报》总编辑,《深圳晚报》总编室主任。现任深圳报业集团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记协新闻研究会会员。主要著作有诗集《人生之恋》、《春天的歌》。散文通讯集《红烛之歌》、《艺术家的脚步》,长篇报告文学《千秋业》,评论集《新时期文学》、《新闻探索与实践》等,其作品和论文多次在全国和省、市获奖。其代表作《延安,我把你追寻》1997年到2003年三次被收入全国小学语文课本
转载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祈念曾(新闻工作者,现居深圳)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我(注:转载资料)8年前的一首诗作,没想到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第12册语文课本中。回忆这首诗的写作过程,心中再次涌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1968年,我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陕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参观采访。当时,正是十年动乱时期,延安的面貌变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采访,那里的人民依然比较贫困,我心里难过极了。归来后,写一首《延安,我为你哭泣》的诗,留在我的日记本上。粉碎“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延安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延安人民丢掉了老牛破车,通了飞机、火车,窑洞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大厦,人民越来越富裕。1991年,我随中央电视台《黄河》创作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访,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地,浮想联翩,遐思漫伸……我看到当年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在大生产运动中开垦出陕北的锦绣江南;我望着延河清澈的流水,这河水曾哺育了无数中华民族最优秀、最有觉悟的先锋战士;我闻着枣园梨花的清香,当年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彪炳史册的革命雄文;我走进杨家岭“鲁艺”的礼堂,毛泽东那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又回响在我的再边。追寻当年革命前辈的足迹,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时代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丢。延安精神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基于这种认识,我开始构思,创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

诗写完后,1992年,收入我的诗集《人生之恋》(陕西人民出版社),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评论家马莹伯撰文说:“这首诗以高昂的激情和生动的形象讴歌了延安精神,强调了改革开放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这首诗,1993年荣获全国诗歌“菊花奖”,1994年入选《新时期诗歌精选》。1997年选入5年制语文课本第10册,今后又选入6 年制语文课本第12册。

1992年,我来到深圳,虽然离开了生活工作20多年的黄土地,但延河永远在我心中流淌,融入我的血管,净化我的灵魂。

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枣园
占地面积80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展出文物815件,位于延安城西北15华里处。是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驻地,开放参观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的旧居及书记处小礼堂、幸福渠等。书记处在这里继续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并领导全国军民争取民主、和平、同美蒋反动派进行了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杨家岭旧址
中共中央旧址――杨家岭,占地面积101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展出文物772件。位于延安城西北3公里处。
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1938年11月,因日本飞机轰炸延安,中央机关由城内搬到杨家岭。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运会、妇委、青委等单位均设在这里。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大生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1943年10月,中央书记由此迁驻枣园,中央其他单位仍留住这里。
南泥湾
南泥湾是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的一条狭窄溪谷,此地野兽出没,杳无人烟。 1941年春,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岭种上了庄稼。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现在,南泥湾供游人参观的有当年开垦的大片梯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毛泽东同志视察南泥湾时的旧居、九龙泉和烈士纪念碑。其中“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通过实物、图片详细介绍了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经过。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全诗共六节。第一、二节写追求延安精神的急切心理;第三、四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六节写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重大意义。

延安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民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写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的重点。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枣园
占地面积80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展出文物815件,位于延安城西北15华里处。是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驻地,开放参观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的旧居及书记处小礼堂、幸福渠等。书记处在这里继续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并领导全国军民争取民主、和平、同美蒋反动派进行了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杨家岭旧址
中共中央旧址――杨家岭,占地面积101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展出文物772件。位于延安城西北3公里处。
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1938年11月,因日本飞机轰炸延安,中央机关由城内搬到杨家岭。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运会、妇委、青委等单位均设在这里。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大生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1943年10月,中央书记由此迁驻枣园,中央其他单位仍留住这里。
南泥湾
南泥湾是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的一条狭窄溪谷,此地野兽出没,杳无人烟。 1941年春,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岭种上了庄稼。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现在,南泥湾供游人参观的有当年开垦的大片梯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毛泽东同志视察南泥湾时的旧居、九龙泉和烈士纪念碑。其中“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通过实物、图片详细介绍了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