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专业理念包括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2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

一凡茶庄
2017-11-30 阅读 1.9万
关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作为担负着培养幼儿这一特殊工作的幼儿园教师,作为身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的教育工作者,不能没有正确理念的指引。随着我国社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基础教育的观念与实践与时俱进地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幼儿教育正在向着更加人本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理念也随之更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提出的"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等基本理念,正反映了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丰富内涵。
一、幼儿为本
(一)关于"幼儿为本"的涵义
"本"可解释为:基础、主体、根本、本原、本质、出发点、目的等。"幼儿为本",即"幼儿本位"之意,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幼儿教育上的具体体现,是幼儿教育本质的重要内涵,也是幼儿园教师应秉持的核心理念。珍惜幼儿的生命,尊重幼儿的价值,满足幼儿的需要,维护幼儿的权利,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全面发展等,乃为"幼儿为本"的核心内涵。 倡导"幼儿为本"但不能将之孤立化。
"幼儿为本"不是"幼儿唯一",因为"幼儿为本"的实现需要多种条件来保证,否则"幼儿为本"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许多实例表明,离开了成人的正确理解、引导和支持,儿童的良好发展是难以实现的。关于幼儿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也表明,在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诸因素中,作为第一要素的"过程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体验和经验的质量。而"过程质量"中的"教师的亲和力""对儿童积极肯定的态度"等要素是通过保育者与幼儿的关系反映出来的。真正的"幼儿为本"是体现在以保育者与幼儿的"关系质量"为中心的日常人际关系之中的,是体现在保育者与儿童无数次反反复复的互动之中的。同时从影响"工作环境质量"的因素中也可以看到,保育者的工作、生活状态、对工作的满意度、压力程度等都与幼儿教育质量息息相关。正因为此,重视幼儿教师的工作条件的改善、待遇的提高、减轻他们的压力等是与落实"幼儿为本"的理念、促进幼儿的发展等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孤立地强调"幼儿为本"而给教师过多过大的负担或压力,只让教师讲奉献、讲"一切为了幼儿",而不顾及教师的工作环境质量,不改革幼儿园的管理为教师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条件,"幼儿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 倡导"幼儿为本",但不能将之绝对化。不能认为"幼儿为本"就是"幼儿万能",甚至合理的保护、教育也被视为"成人为本",而遭到批评。幼儿是与成人平等的社会成员,是独立的人,这是"幼儿为本"的基本观点。但是必须看到,"平等"是就幼儿与成人的社会地位的关系而言的,"独立"更多是就幼儿的人格而言的。"幼儿为本"与成人对其施以保护、教育甚至给予必要的约束、规范是完全不矛盾的。总之,"幼儿为本"理念的提出在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史上是有深远意义的,是我国社会进步的硕果。每一位幼儿园教师都应敏锐地意识到社会进步及其相随而至的观念变革,并以一种理性的自觉去面对,不断提升自己对教育、对幼儿的理解与认识。
(二)关于"幼儿为本"的教育行为准则
《专业标准》对"幼儿为本"理念的表述是:"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可以说,这是理念在幼教实践中的具体化。践行"幼儿为本"理念应遵从以下行为准则。
1.尊重幼儿作为"人"的尊严与权利。 "幼儿为本",其第一要义是尊重幼儿的权利。幼儿作为独立的"人"拥有自己的基本权利。《儿童权利公约》强调儿童应该与成人平等共享相同的价值,平等共享相同的权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幼儿园教师应当认识到,"幼儿为本"理念下的教育与"成人本位"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教育是帮助幼儿最终成长为成熟的、有责任感的、能正确地行使自己权利的合格社会公民,还是把他们变成成人的奴隶或附属品。热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理解、尊重并保障幼儿参与与白身有关的一切活动并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让每一个幼儿愉快地、有尊严地渡过童年生活,应当成为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坚定的教育信念。
2.尊重幼儿期的独特性和价值。
幼儿是不同于成人的存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称"幼儿期是充满想像和创造并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时期,是以游戏为主要方式来探究、理解、体验周围世界,建构自己的经验、知识和同伴文化的时期",是与其他生命阶段不同的一个不可替代的时期,是需要呵护和保卫的极有价值的时期。"保育的目的不仅是考虑如何实施与幼儿能力相适应的教育,而是让幼儿过真正幼儿那样的生活"。OECD(世界经合组织的简称)在本世纪初发刊的关于保教制度的调查报告书中鲜明地倡导:"幼儿时代,作为人生的一个阶段,是一个其本身就拥有极高价值的时代……让幼儿能够基于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兴趣而生活,让幼儿始终保持那种意味的生活,是保育者必须牢记在心的追求。"尊重幼儿期的独特性、尊重幼儿生活价值的幼儿教育才是"幼儿为本"的教育。
3.尊重幼儿身心特点与保教规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教师必须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规律是不以成人意志为转移的,应当怀着敬畏之心去不断地探索、发现、遵循这些规律,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生活中学习、发展,健康成长。
4.促进每一个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教育的根本原则。不能促进每一个幼儿实实在在地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决不是"幼儿为本"的教育。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因此,幼儿教师应当建立这样的教育信念:每一个幼儿都有获得全面发展的潜力,帮助每一个幼儿实现全面发展是幼儿教师的神圣责任。只有基于这样的信念,才可能把"幼儿为本"落到实处。
二、师德为先
师德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准则和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秉持"师德为先"的理念,按《专业标准》的要求,"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所谓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各种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师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师德具有引领和指导作用。师德为先,即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过程中,将师德放在首位。其中,"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履行职业道德,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幼儿园教师师德的核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耐心和细心、责任心、公平公正"是幼儿园教师师德的重要内容;"作为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的幼儿园教师必须为人师表,教育育人,自尊自律,这是《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角色要求。
三、能力为重
在《专业标准》中,"能力为重"被定位为幼儿园教师所必须秉持的一个基本理念。为什么要提出"能力为重"的理念呢?一方面,自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之后,"学会做事"成为国际教育界的一种价值导向,重视能力建设成为世界各国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状况来看,提出"能力为重"是十分紧迫、十分必要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贯彻10年来,教师的观念与幼教实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变化正推动着我国幼儿园课程发生范式转换,从以"教"为中心的课程向着以"学"为中心的课程变化。但是,由于不同范式的幼儿园课程理念不同,强调的课程要素不同,其"能力观"以及能力要求也都不同,从而使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面临巨大的挑战。以"教"为中心的课程重视知识体系,强调分科、预设、讲授等要素,而以"学"为中心的课程则把幼儿当下生活中的课题,幼儿主体地参与、建构自己的知识和同伴文化置于课程的中心地位,强调综合、生成、情境、体验等要素。因此,前者重视"教"的能力—吃透教材、预成教案、讲授知识等为能力重点,而后者则重视搭建"学"的支架的能力—吃透幼儿、创设环境、捕捉生活中的课程生长点、调动幼儿参与、对话、共同建构知识等被视为能力的重点。显然,"能力重点"发生了转移,"能力结构"出现了根本性变化。不容讳言,教师的能力问题已经成为深入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主要瓶颈,成为进一步深化幼教改革的主要障碍。由此不难看到,《专业标准》提出"能力为重"的理念对我国幼教的发展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四、终身学习
《专业标准》的"终身学习"理念指出:幼儿园教师应持续"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终身学习的理念适应了国际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趋势,也适应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职业特点。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开始逐步将终身学习作为指导本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基本政策与原则。与此同时,终身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终身学习

是以幼儿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准则和规范。
热爱学习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人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师德的核心。
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是幼儿教师师德的重要内容。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答: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1、幼儿为本 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全面健康地成长。2、师德为先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答:贯穿《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1.幼儿为本要求幼儿园教师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个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全面健康地成长。2.师德为先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准则和规范,每一位教师都...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一、简述 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1、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根据《中华...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
    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具体表现为:一、专业理念和师德:1、职业理解与认识 2、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 3、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 4、个人修养与行为 二、专业知识:1、幼儿发展知识 2、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 3、通识性知识 三、专业能力:1、环境...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贯穿《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二、幼儿园教师需要注意些什么...
  • 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有哪些
    答: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应遵从以下四点:一、以幼儿为本;二、以师德为先;三、以能力为重;四、终身学习。这四点实际上是每个幼儿老师应遵循的教育理念,以以上为原则来合理安排自己的课程,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幼儿教育当然必须以幼儿为本,比如国家规定幼儿园严禁小学化,不能像小学一样“教”,...
  • 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师德篇、敬业篇、礼仪篇等。1、师德篇: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平等、公正对待幼儿。2、敬业篇:爱岗敬业、依法执教。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做到尽职尽责。3、礼仪篇:仪表得体、举止端庄。给人一种干净、大方的感受。
  • 如何理解《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
    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核心理念解读如下:1、幼儿为本与师德为先: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幼儿为本”,即教育活动应始终以幼儿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密切关注幼儿的兴趣、经验和发展阶段,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确保每...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
    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注重整体发展和个别差异,追求专业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教育服务。以下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一些基本理念:以儿童为中心:将儿童的健康、安全、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需求和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教育服务。教育与保育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