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山药种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1
麻山药种植需要什么土壤和气候条件

种植麻山药的土质:
必须是沙性和黄土中和的土质才适合种植麻山药。沙性土质比较松软,适合麻山药在地下生长,但是纯沙性土质不行,纯沙性土质在施肥时不能保存住肥料,一浇地肥料就会被冲下去,肥料起不到作用; 沙性的土质适合麻山药的增长,黄土能保住肥料保存在地表以供麻山药生长吸收。
气候条件:
山药种植时所选择的定植期,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各有差异。一般要求地表温度(距土面5厘米以内)稳定在9℃~10℃后,即可定植。春暖较早的地区,如闵南及两广,可在3月份定植,四川一带可在3月下旬至4月份定植,华北大部分地区在4月中下旬定植,东北地区一般在5月上旬定植。

扩展资料:
麻山药的施肥
施用厩肥等有机肥。使用厩肥等有机肥,主要采用土面铺粪的办法,不仅可以降低土温、保持墒情、稳定土壤透气、防除杂草,而且为麻山药生长提供营养的持续时期较长。
人粪、畜粪充分腐熟后,能够将麻山药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态养分转化为无机态养分,从而容易被麻山药吸收利用,不要采用“晒粪干”的方法,因为在此过程中肥料中的氮素会损失很大。
麻山药栽培中使用腐熟后的有机肥,具有多方面的效能,可称为“完全肥料”,即可作为麻山药基肥施用,可作为追肥施用。
在施用厩肥等有机肥的同时,也可以根据肥料的效力,掺入一定量的微肥和生物菌肥,保证麻山药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使肥料中营养物质被麻山药吸收,以达到麻山药增产、高产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麻山药

麻山药可以连种三年,三年后就得大量使药了,不然就会发生病害。

麻山药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种
选种一般可以选用抗病力强的山药品种,如小白嘴、棒药等品种比较优良,适宜于大多数地区种植。
2、选地翻沟
要选择地势高,排水好,土层深厚的沙瓤土。松土施肥之后,在田间挖宽30厘米,深120厘米的南北向深沟,隔行开沟,便于操作。
挖沟的时候,要上下土层分开,堆放在沟的两侧,晾晒几天之后,将土块打碎,沟底耧平踩实,分别填入下 层土,上层土填入时隔层亩施农家肥5000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每填20厘米厚的时候要踩实一次。
3、做畦定植
定植一般在气温维持在12℃,地温稳定在10℃以上的时候进行,我省中部地区一般是在每年的4月中旬播种,也就是清明前后。在播种的时候,一般选用无病块根上端较硬的山药尾子作种块,种块一般长20厘米,播前7-10天盖一层湿沙,上面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催芽。按80厘米距离开沟,宽行行距在80厘米,窄行行距在30厘米,栽植深度3-4.5厘米,株距一般为15-20厘米,麻山药尾子按同一方向平铺于沟内,覆土平畦面。
4、田间管理
对萌芽较多的要选留壮芽1―2个,将其余的全部及早去除。如侧枝过多,可摘除基部侧蔓,保留上部侧蔓。7月后零余子大量形成,影响地下块茎生长,应摘掉一部分零余子。麻山药出苗后就要支架引蔓,架高一般1―1.5米。一般用2米长竹竿分别在同畦的两行内插人字架,支架要牢固,防止后期被风吹倒塌架。生长前期应勤中耕除草,一般隔半月一次,直到蔓上半架为止。一般在上半架和满架时各追肥1次,尿素15―20公斤,可适当追些钾肥或叶面肥以提高抗逆性和提高产量。麻山药为耐旱型作物,为了提高产量,在遇到久旱无雨的天气条件下,应轻浇水1―2次,如遇到多雨天气时,要及时排除畦内的积水,防止出现涝害。
5、病虫害防治
麻山药在生长过程中常发的病害是炭疽病,一旦发现叶面上有病斑,初期可采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叶面喷雾,一般7-10天喷洒一次,2-3次即可。
线虫是麻山药的一大虫害,一般可亩用5%灭克磷颗粒剂3公斤均匀撒在种植沟内即可。
6、适时采收
麻山药一般在茎叶全部枯萎时采收,过早采收,产量低且易折断,影响品质。
采收时间大约在10月下旬到立冬前为宜。一般收获从畦的一端开始,先挖出60厘米见方的坑来,人坐于坑沿,然后用山药铲沿着山药在地面下10厘米处的两边的侧根,把根侧的泥土铲出,一直铲到麻山药沟底见到块茎的尖端。最后,用铲轻试尖端已有松动时,一手提住麻山药栽子的上端,一手沿块茎向上铲断其后的侧根,直到铲断麻山药栽子贴地层的根系,这样就可以把一个完整的麻山药取出。稍微晾晒后入库储存。装车运输时要轻拿轻放,不要碰伤或折断,否则会影响到商品价值。

麻山药种植技术

一、植物特征
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草本。茎细长,绿色或紫绿色。叶对生或三叶生,叶腋间常有球形株芽,俗称“麻山药豆”。雌雄异株,穗状花序,花小黄色,果实三棱形,呈翅状,成熟后枯黄。地下块根圆柱形,长达1米左右,肉质,黄褐色,生有多条须根。块根入药。生长习性麻山药系深根植物,喜温暖潮湿环境,宜选 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有灌溉条件的疏松肥沃砂质壤土栽培,宜连作盐,碱地不宜栽培。
二、栽培管理
1、种植方法。用芦头或山药豆繁殖,芦头繁殖收药快,选个大麻山药豆也可获得同样高产。
芦头繁育。寒露至霜降节,将地下块根挖出后,把芦头折下15—20厘米在日光下略晒,促使伤口愈合,贮藏到窖内。第二年清明至谷雨节栽种。栽前施足底肥,深翻整地做畦,灌一次水,2—3天后顺畦按行距15—17厘米,将芦头平放到沟内,随后盖土搂平畦面,20—30天左右可出苗。
麻山药豆繁殖。白露至秋分山药豆长在脱落,挑选较大的贮藏在窖内,第二年清明节进行育苗。顺畦按行距20—27厘米,开深3—5厘米的小沟,均匀摆在沟内,然后覆土浇水。温度18--20℃左右,20—30天可出苗。当年秋后刨出芦头入窖保存,春季移栽大田。
2、田间管理。出苗前,在行间亩施入磷酸二铵50公斤或过磷酸钙100公斤,或适量腐 熟的圈肥和尿素,以保障长期生长所需的肥力。出苗后,当苗高15—20厘米左右时插架使茎蔓向上缠绕生长,不太干旱时不要浇水,适时松土除草。芒种节后需水量逐渐增多,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大暑至立秋节是需水肥量较多的时期,应多浇水,处暑节后减少浇水次数。
3主要病虫害。6—8月较多。麻山药炭疽病、麻山药白粉病,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或碱式硫酸铜4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一次,连喷2—3次。适宜年份也不发生病虫害。
三、收获加工
寒露节叶枯黄后开始收刨。因为很深,可顺畦垄挖沟,将根全部刨出,折下上部芦头做种秧,药作部分用水冲洗干净,用刀刮去外皮,直接烘干或放缸内或坑内用硫磺熏(每百公斤鲜山药用硫磺1公斤)到麻山药通体出水珠时,取出放在网上,将水空净,晾到柔软时再摊到席上晒2—3天,(日晒夜收),然后堆起“发汗”3—5天,再晒到全干。如遇阴雨变色,可挑出用硫磺再熏,直至晒干入药。一般亩产干货350—400公斤。
麻山药生产需医治四“硬伤”
高阳县潴龙河两翼,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沙质,适合麻山药的根状块茎生长,经济价值较高,是沿河部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麻山药种植却存在着几大误区,成为制约麻山药增产增收的主要因素。
一、选种误区 农民选种时往往是只注重眼前利益,习惯选择品质好、块茎均匀的出售,留为种用的多为次等的、畸形的、有病的块根块茎。这样做当年的收入也许会高些,但第二年、第三年以后病虫害加重,畸形块根块茎增多,山药的产量和品质下降,致使效益降低。因此山药种应选择均匀、整齐、无病的块茎,而且需经4~5年换1次,以减少因连年种植品种退化现象的发生。
二、施肥误区 据调查,农民光施肥一项亩投入就近800元,投入越来越大,但产量并没有增加。鸡粪做底肥本来是利于山药生长的,但大多数农民施用的鸡粪未完全腐熟,造成地下害虫数量增加,在其腐熟过程中与山药争肥、争水,有时出现烧苗现象,造成苗小苗弱,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反倒对山药生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麻山药完全靠自身转化运输养分要到6月中旬以后,而此时化肥的肥效已经流失的差不多了。试验发现,化肥不做底肥,而改为追施,即分别于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中旬追3次,和施底肥及7月中旬、8月中旬两次追肥的模式相比较,只进行追肥的产量反而高。因此在施肥上实行有机肥做底肥一次性施入,化肥追施就可以了。每次追二铵20公斤、硫酸钾25~30公斤、缓释肥料可做底肥用。
三、用药误区 农民喷药往往是多加药少加水,其实这是防治病虫害中最忌讳的问题。一是用药浓度大,易产生药害,二是用药多,成本增加,三是因为药液少,容易造成喷撒不均匀,导致防治效果差。盲目用药也是麻山药生产中的一个大问题。通常情况下,往往是多种病害混合发生,有的地块偏重这种病,有的地块那种病占主导,而农民经常是从众心理太重,看到别人用什么药,自己也用什么药,不管是否对症。再者是重复用药,存在用药上的“经验主义”。去年用某种药效果可以,今年不管气候条件、病害种类,从苗期开始,每一次都用这种药。结果钱不少花,效果却不理想,甚至病情加重,造成减产。这也是近几年种植麻山药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
正确的用药方法是:发病后,先找当地植保部门咨询,确定是何种病虫害,然后对症开方。用药时浓度适宜,做到不同农药交替轮换使用,这样既可以提高防效,又可降低成本。



  • 麻山药高产是农户关心问题,麻山药如何种植能高产?
    答:一种种植山药的新方法,山药豆还可以播种,方法简单,产量高麻薯苗播种种植山药应选择壤土、砂壤土或土层极深的沙土。种植麻薯一般需要种植沟,但如果只在家里种植,土壤为沙地,就没必要挖种植沟了。种植沟的制作方法如下沟深80-100厘米,沟宽70-80厘米,沟长可自行确定。先挖一层30cm左右的耕层放在...
  • 麻山药种植,需要什么土壤条件?
    答:必须是沙性土质,沙性土质比较松软,适合山药在地下生长;纯沙性土质也不行。纯沙性土质在施肥时不能保存住肥料,一浇地肥料就会被冲下去,肥料起不到作用;山药种植时所选择的定植期,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各有差异。一般要求地表温度(距土面5厘米以内)稳定在9℃~10℃后,即可定植。土壤一旦浇水,...
  • 种植麻山药,出苗以后如何进行田间管理,可以促进丰产丰收呢?
    答:山药叶片因为有较厚的角质层,所以耐旱性较强,但是山药种植还有“旱出扁,涝出圆”的说法,就是说山药虽然比较抗旱,但山药如果想要有个好的产量和品质,依然要合理浇水,保持土壤的湿度。浇水根据土壤干湿情况,小水勤浇,不可大水漫灌。山药在定植前应当浇1次透水,定植后不再浇水,然后到出苗后10-...
  • 麻山药苗期要管理好,麻山药苗期如何管理好呢?
    答: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草本。茎细长,绿色或紫绿色。叶对生或三叶生,叶腋间常有球形株芽,俗称“麻山药豆”。雌雄异株,其中嘴子20—25天,段子30天左右。幼苗出土后10天左右开始放叶,从播种到放叶前统称为发芽出苗期。山药出苗早晚是夺取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因此,应抓好基础管理,争取早、齐、匀...
  • 种植麻山药,出苗以后如何进行田间管理,可以促进丰产丰收?
    答:麻山药种植,避免病虫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轮作,田间保持其通透性。雨水丰沛的地区,一定要注意田间的减排工作。由于麻山药喜旱不喜欢涝,太潮湿的环境易发生病害。当然了,种植麻山药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气候,种植的品种,来进行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精耕细作,才能获得更好的种植效益。
  • 麻山药在地里过冬能不能种?
    答:麻山药(学名: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属于多年生攀援植物。它可以在温和气候下生长和繁殖,因此在温带或亚热带地区比较适合种植。在寒冷的地区,如果将其栽种在露天地里,很可能会在冬季受到低温的影响,导致植株受损甚至死亡。因此,如果想让麻山药在地里过冬,需要选择适合该植物生长的地区,并采取...
  • 掌握麻山药种植技术,抓住这四个要点
    答:麻山药种植技术四个要点 一、选种误区 农民选种时往往是只注重眼前利益,习惯选择品质好、块茎均匀的出售,留为种用的多为次等的、畸形的、有病的块根块茎。这样做当年的收入也许会高些,但第二年、第三年以后病虫害加重,畸形块根块茎增多,山药的产量和品质下降,致使效益降低。因此山药种应选择均匀...
  • 麻山药种植如何使用滴灌带灌溉
    答:1.山药一般种植在土质肥沃的偏沙性土壤中,产出的山药表皮光滑,肉质沙面适口,产量高,必须供水充足。2.滴水量小,滴水周期长,采用间距15cm滴头的滴灌带,变频压力在0.5-1;7-15滴灌一次。3.在两行之间铺设滴灌带,行长7-10m。
  • 种植麻山药违法吗
    答:不违法。麻山药是指一种用于中药材的植物,也称为葛根,种植麻山药本身并不违法,种植、采摘、销售和使用麻山药需要相关的许可证或合法的经营资质,这些规定有助于保护植物资源,确保合规种植和商业活动。
  • 种植麻山药很广泛,种植麻山药有哪些需要注意?
    答:7天。发病前和山药生长初期,分别喷施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700-800倍、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发病后,以1.5%噻虫嗪水溶液1000次、25%阿米西悬液1 500次、25%脒可湿性粉剂800次交替喷雾控制病情为宜。因为麻山药的叶面光滑,上药时最好加粘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