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源学角度 谈对喜剧的认识。 请求高手解析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30
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否认喜剧的社会意义

踪内外燃陆春节菜

  第一次作业

  2、康德的主要美学著作是()。A:《纯粹理性批判》B:《判断力批判C:《实践理性批判》》D:《反思批判正确答案:B

  3、第一次把优美与崇高并列,将其作为两个主要审美范畴进行论述的是()。A:哈奇生B:夏夫兹博里C:休谟D:博克正确答案:D

  5、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是()。A:别林斯基B:车尔尼雪夫斯基C:马克思D:列宁正确答案:C

  11、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A:《诗经》B:《尚书》C:《庄子》D:《论语》正确答案:B

  13、认为文艺是"模仿的模仿”的人是()。A:苏格拉底B:德谟克利特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正确答案:C
1、"美学之父”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鲍姆嘉通D:莱辛正确答案:C

  6、最早区分"美本身”与"美的东西”的人是()。A:毕达哥拉斯B:德谟克利特C:苏格拉底D:柏拉图正确答案:D

  7、提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的人是()。A:亚里士多德B:伊壁鸠鲁C:巴门尼德D:朗吉弩斯正确答案:A

  8、庄子的美学观是()。A:君子**之美B:天地有大美而不言C:充实之谓美D:美在虚实正确答案:B

  9、认为崇高在于"无形式”的人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希特D:叔本华正确答案:A

  10、汉代《说文解字》里"美”字的意思是()A:羊人为美B:羊综合感觉为美C:羊生殖崇拜为美D:羊大为美正确答案:D

  12、强调"尽善尽美”的是()。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荀子正确答案:B

  14、苏珊・朗格提出的文艺本质说是()。A:表现说B:神授说C:无意识说D:符号说正确答案:D

  15、提出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之一的人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正确答案:A

  4、黑格尔的美学观是()。A:美是理念的感性现象B:美是和谐C:美是鲜明的颜色D:美是数的和谐正确答案:A

  2.B 3.D 5.C 11.B13.C

  1.C 6.D 7.A 8.B 9.A

  10.D 12.B 14.D 15.A 4.A

  第二次作业

  17、下列作家属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是()。A:杜甫B:李白C:汤显祖D:屈原正确答案:A

  29、相当于"优美”这一范畴的中国概念是()。A:阳刚之美B:雄浑C:大D:阴柔之美正确答案:D

  23、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现象”的人是()。A:费希特B:车尔尼雪夫斯基C:黑格尔D:狄德罗正确答案:C

  24、提出审美的"第六感官”这一概念的人是()。A:夏夫兹博里B:柏克C:培根D:洛克正确答案:A

  26、提出文艺创作"模仿说”的人是()。A:黑格尔B:康德C:柏拉图D:贝尔正确答案:C

  30、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其时间是在( )A:1775年B:1757年C:1755年D:1750年正确答案:D

  16、被称为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纲领”的是()。A:诗言语志B:文载道C:诗缘情D:诗赋欲丽正确答案:A

  25、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人是()。A:荀子B:孔子C:庄子D:孟子正确答案:C

  27、第一次提出"崇高”这一概念的人是()。A:朗吉弩斯B:毕达歌拉斯C:苏格拉底D:泰勒斯正确答案:A

  19、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认同的文艺起源说是()。A:巫术仪式说B:符号说C:表现说D:表现更高实体说正确答案:A

  20、下列著作的作者是康德的是()。A:《美学》B:《汉堡剧评》C:《判断力批判》D:《拉奥孔》正确答案:C

  21、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A:美本身B:秩序、匀称与明确C:数的和谐D:和谐、整一正确答案:B

  22、提出诗可以"兴、观、群、怨”的先秦诸子是()。A:庄子B:孟子C:荀子D:孔子正确答案:D

  28、文艺"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A:康德B:贺拉斯C:布瓦洛D:雪莱正确答案:A

  18、下列人物属于文艺模仿说代表人物的是()。A:弗洛伊德B:阿德勒C:达尔文D:亚里士多德正确答案:D

  第三次作业

  31.A 45.A 37.B 38.D 40.D

  41B 35D 36A 39A 32D

  33D 42C 43A 44B 34B

  31、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 ) A:伊安篇B:斐多篇C:大希庇阿斯篇D:会饮篇正确答案:A

  45、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 ) A:物质实在层B:意象世界层C:形式符号层D:意境超验层正确答案:A

  37、被比作"水中盐、蜜中花”的美感心理要素是( ) A:通感B:理解C:想象D:情感正确答案:B 3

  8、曾指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的美学家是( ) A:朱光潜B:李泽厚C:蔡仪D:宗白华正确答案:D

  40、曾以典型的"无我”创作方式闻名的作家是( ) A:雨果B:马拉美C:庞德D:梅里美正确答案:D

  41、当人心境压抑时,去观看喜剧表演,用笑来冲淡郁闷,从而保持情绪的稳定,这是艺术的社会干预功能( )
A:社会干预功能B:心理平衡功能C:道德教育功能D:娱乐消遣功正确答案:B

  35、以下不属于大力倡导美感的非功利性的美学家是( ) A:康德B:王国维C:蔡元培D:柏拉图正确答案:D

  36、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构成的一种( ) A:精神关系B:认识关系C:信仰关系D: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关系正确答案:A

  39、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将"意境”范畴发展为"境界”的美学家是( ) A:王国维B:吕荧C:严羽D:蔡元培正确答案:A

  32、"隐秀”说的提出者是( ) A:钟嵘B:陆机C:司空图D:刘勰正确答案:D

  33、决定着美的生活内容和文化深度的是以下哪个层面( ) A:自然物质层B:心理意识层C:知觉表象层D:社会历史层正确答案:D

  42、艺术意象是一种( ) A:虚拟的存在B:客观的物质存在C:精神的存在D:物质—精神存在正确答案:C

  43、决定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关键层次是( ) A:意象B:意境C:表象D:内容正确答案:A

  44、以下不属于艺术品的基本特征的是( ) A:自律性B:他律性C:形式符号性D:**性正确答案:B

  34、以下陈述不属于席勒所作出的是( )
A:“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B:“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规律。”C:“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D:“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正确答案:B

  第四次作业

  1、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主要形态有哪些?答:在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理论众说纷纭,但从哲学的出发点看,基本上不外两种:一种从客观物质的属性中去寻找美的根源;另一种从精神中去寻找美的根源。此外,还有游移于上述两者之间的各种折衷、含混的说法。

  (1)马克思主义主张从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改造中去寻找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像,整体的每一部分都和整体成比例。在他看来人体是自然界中最美的东西。狄德罗把美分为实在美和相对美,属于客观事物本身形式方面的秩序、对称、安排的关系称为实在美。属于对象与其他事物相比较的联系,称为相对美。他们是从客观物质的属性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2)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理式(理念、美)—-现实(影子)—艺术(影子的影子)。康德人为美“只能是主观的”。美感是一种不计较利害的自由的快感,在趣味判断中,美具有无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严格地说只有艺术才能算是真正的美,因此他研究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术的美。”所以黑格尔把美学也称为“艺术哲学”或“美的艺术的哲学”。他们是从精神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3)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美包含一种可爱的、宝贵的东西。美是活生生的事物,是多样的对象。这是一种折中、含混的说法。

  2、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美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客观社会性。就是说,美既是客观的,又是社会的,它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又不是脱离人的社会生活的纯粹的自然存在的东西。

  (2)个别形象性。就是说,一切审美对象必须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的,人们可以通过感觉、知觉、直觉等一系列审美心理活动直接感受得到的,否则就无法进入人的审美领域。

  (3)感染性。就是说,美具有诱人的魅力。美的事物作为实践的产物,积淀着人的个性、智慧、才能、理想和情感等,因此,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自己的情感和理想社会与审美对象相调和而引起感情波动或浓烈的感情向纵横方向扩充,这就是感染性的实质。

  (4)社会功利性。美既有非功利、超功利的一面,又有社会功利性的一面。从个体美感的瞬间心理特点来看,是非功利或超功利的;从美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又具有功利性,这种功利性是隐蔽的、曲折的、往往不为审美主体所察觉。

  3、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是什么?

  答:(1)美感的存在必须以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为前提,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包含先天的感官感受能力和后天的学习辨识能力。

  (2)美感的产生要以人的审美需要的存在为前提,马斯洛需要层次。

  (3)必须要有审美的态度。所谓审美的态度就是一种非功利的非抽象逻辑的非科学式的态度,从功利中解放出来从科学探索中解放出来,从而在自由的心态下只注重事物的整体形式本身,在自己的直觉感知活动和想象、情感活动等心理活动中获得精神的陶醉和快乐愉悦。

  (4)美感的存在,是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的。

  (5)美感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审美环境。

  4、简述美学史上4种关于喜剧性的理论。

  答:(1)康德是从喜剧的心理效应来论述喜剧发生原理。

  (2)黑格尔从矛盾冲突的观点出发,在悲剧与喜剧的比较之中揭示喜剧产生的原因,显得更加深刻和切合喜剧的本质。

  (3)马、恩:认为喜剧本质上是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它是新事物在取得胜利后或即将取得胜利时对旧事物的否定,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

  (4)巴赫金,提出了著名的“狂欢化”思想,认为与喜剧文化相关的狂欢文化和怪诞风格,具有解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功能。

  5、怎样理解崇高的内涵?

  答:崇高的内涵是:

  (1)人与自然的对立与超越;

  (2)人与社会的对立与超越;

  (3)艺术作品的崇高风格。

关于西方喜剧美学思想起源的一些思考 摘 要:在西方美学史上,柏拉图最早从心理学角度对喜剧做了探讨,亚里士多德则奠定了喜剧的美学理论。本文首先大体介绍了西方美学思想的起源,然后分别探讨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西方喜剧美学的贡献。最后对喜剧的典型范畴做了一下简单的分析并阐述了笔者对西方喜剧美学思想起源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喜剧美学;讽刺性喜剧;幽默喜剧
  希腊美学思想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极盛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它和希腊社会经济基础有着密切联系。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这在很多方面都有表现,包括其政治制度、哲学思想、艺术成就、建筑、绘画、雕像和神话作品等。喜剧美学思想的起源与古希腊文明密不可分。
  一、西方喜剧美学思想的起源
  关于人类的起源经历了由传说、假说到学说三个阶段,关于喜剧的起源也有很多种说法。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古希腊悲剧产生于酒神颂歌,喜剧则是从农村葡萄和谷物收割节日的歌声中产生的。在这些歌中,自然界的生长力是作为原始象征性的崇拜对象的。喜剧与悲剧一样,在起源上与祭祀狄奥尼索斯的酒神节有着血缘关系。最初,在酒神节仪式后,游行队伍中出现了发表幽默的有关节日的演说,这种自发的非官方的娱乐形式就是古希腊喜剧艺术的雏形,它有时取材于神话故事,有时取材于日常生活。
  古希腊喜剧艺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不同的形态,一般分为旧喜剧时期和新喜剧时期。旧喜剧时期是希腊喜剧最为发达繁荣的时期。旧喜剧的现实针对性很强,它以政治文化等重大的社会问题为题材,喜剧家在剧作中嬉笑怒骂,借剧中人发表自己的批判性见解。新喜剧不谈政治,专事爱情故事。比起旧喜剧,新喜剧文雅、精致,有对现实生活的精细的观察,事件连贯自然,对话机智,充满幽默。【1】
  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喜剧美学的贡献
  文艺理论、美学理论是文艺创作的概括和总结。古希腊的喜剧艺术如此繁荣,必定要在理论上有所反映。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喜剧美学思想正是在当时繁荣的喜剧艺术基础上产生的。柏拉图对喜剧的主要贡献是首次论述了喜剧性的笑的本质,而亚里士多德所著的西方文艺理论史上的第一部专著《诗学》对喜剧作了比较系统的理论阐释。【2】
  柏拉图对喜剧性的笑的认识是深刻的。笑,本身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引发这种生理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它可以是一种生理本能的反应,如柏拉图指出的搔痒的快感;也可以是含有社会性的情绪情感反应。柏拉图把快感与痛感混合也即含有直接社会性因素的喜剧快感与不含直接的社会性因素的形式美感区分开来,更与生理快感区分开来,这样的认识是很深刻的。
  亚里士多德把重点放在喜剧的文艺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上。亚里士多德的最大影响存在于他对艺术的研究之中,特别是在他的《诗学》中。西方很早就把丑当成一个美学范畴来研究,西方美学中一直认为喜剧的主角是丑,滑稽的本质在于丑的事物以美的形式出现,而对另一类美的事物以丑的形式出现的肯定性滑稽相当忽视,这是与亚里士多德的喜剧理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3】
  三、喜剧的两种典型范畴
  讽刺性喜剧和幽默喜剧是喜剧的两种典型范畴。 鲁迅先生曾说:“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这里的喜剧,显然是指讽刺喜剧。讽刺喜剧往往是对敌人的,往往站在非同情的立场上。例如,鲁迅曾在《药》中对康大叔的描写“满脸的横肉,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这种凶狠的面相、粗俗的打扮是使人不禁发笑的,然而笑后却是对康大叔深深的厌恶和排斥,从而加深了对革命者夏瑜的同情,深化了主题。讽刺喜剧主要是通过揭示和责难来达到其艺术效果。
  与讽刺喜剧不同,幽默喜剧以同情和调和为主,是温厚宽容的,这源于作者对戏剧对象不同的态度。正因为幽默喜剧中所蕴含的这种丰厚复杂的感情,它在美学意义上更为完善:使人们将判断与同情相结合,将沉醉与思考相结合。可以说,幽默的目的是审美和沉思。
  讽刺喜剧与幽默喜剧也并非是完全不可调和的。对于同一戏剧对象,作者可能既给予辛辣的讽刺,又倾注很大的同情,以达到幽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沟通理解的加强,讽刺喜剧会逐步与幽默喜剧融合。
  四、关于喜剧美学思想的一些思考
  喜剧是对于一个可笑的、有缺点的、有相当长度的行动的模仿,用美化的语言,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喜剧来自笑,模仿的是行动,媒介是语言,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功用是借引起笑来宣泄这些情感。
  清末到建国初期,悲剧的典范之作远远多于喜剧。这与人们当时的生活相互吻合。那个年代血与火曾经是生活的主要元素,人们不可能从中找到多少笑声。然而, 最近数十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的丰富,喜剧因素又开始广泛地集聚。手机短消息、网络的爆笑栏目、以火爆著称的主持人风格、开心词典、电视小品、近乎恶作剧式的游戏节目,带来的欢声笑语不断,“欢乐总动员”成为一个恰如其分的概括。哈哈一笑不仅是一种人生姿态, 而且更蕴含了一些喜剧美学思想。
  通过对西方喜剧美学思想起源的学习可以看出喜剧美学思想的发展历史渊源流长。喜剧艺术的共同特征是寓庄于谐,可笑性是喜剧的重要特征,喜剧使人在笑声中得到美得享受。喜剧快感不同于悲剧所引起的恐惧与怜悯,它的表现形态是笑。可笑性并不必然的构成喜剧,喜剧的笑是有社会意义的,在人们的笑声中包含了对丑的事物的否定和鄙弃,这种心灵愉悦有更多的理智性。
注释:
【1】凯瑟琳?勒维.《古希腊喜剧艺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3】亚里士多德.《诗学?诗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4]阎广林.《喜剧创造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