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悲剧为何产生美感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08
浅论《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双重悲剧

一个孤独奋斗者的悲歌 ——《骆驼祥子》悲剧缘由探究 晨晖 摘要: 祥子,一个旧中国城市个体劳动者,最终沦落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他虽身处城市底层深受压迫,却不在新的生产关系之内,所以,这是个以封建人格意识的道德观在都市里挣扎并走向沦亡者的悲剧。祥子的悲剧是强者沉沦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阶级剥削的残酷。作品最感人的地方,是阅读后所留下的谁能救救祥子的呼声。 关键词:祥子;悲剧;堕落;生命意志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旧中国城市个体劳动者——祥子,试图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他在“金字塔”的底端也试着攀登过、努力过,但不幸的命运和腐朽的制度让他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白费了,没有办法,没有希望,他的心慢慢地死去,而他的肉体也腐烂在沦丧的道德之中。祥子个人奋斗悲剧的原因,主要来自乱兵、孙侦探、虎妞父女所代表的社会黑暗势力对祥子生命意志的摧毁。小说是按时间的进展,顺着客观事件的衍变描绘祥子心灵的生活历程。客观生活的“危机”牵动着祥子内心生活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始终围绕着一个轴心,这个轴心即祥子所追求的目的物(车子),对目的物由强到弱再到消失,“便造成了心理生活的失望、追求、挣扎、失败、堕落的全部悲剧心理历程,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竟是什么样子”〔1〕,以表现旧社会的阴森可怖,揭露和控诉旧制度罪恶。 一、性格的悲剧 造成祥子性格的悲剧,与其自身的堕落有密切的关系。祥子的堕落是一个精神渐变的过程,他是一步步由“人”变成“牲口”的。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个人奋斗的思想,是造成他悲剧主观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 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但他身上仍存在着农村习惯和农民意识,落后的、个体的生产方式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2],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祥子也有过“就那么淡而不厌的一天天的混”的时候,但毕竟很快就重新振作起来,要去找回小福子,找回幸福;但小福子死了以后,“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3〕 祥子只知道攒钱买车,与车无关的事,他一概不闻不问,打仗了,他还想着拉车出城,结果丢了车子。他和周围的车夫不相往来,彼此之间没有多少共同语言,有时因拉座与人争骂。他也曾从老马、小马身上认识自己,模糊地有所醒悟,但是这只能更加促使他拼命的赚钱,早一天实现他的理想。对于祥子来说,即使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持着所有权,也不能摆脱种种压制而成为真正可以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正如小说中老马所揭示的“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也蹦得怪远的,可是叫个小孩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4]因此,祥子的愿望和追求,都是不切实际的,等待着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惨的结局,很显然,祥子的悲剧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彻底否定。但作者对祥子中个人奋斗道路的描绘并没有到此为止,他还向更深层作了细致的挖掘,既写了祥子对于自己的努力有过反思,又写了自己对这种努力的疑问。比如第一次丢车以后,尽管他仍然努力拉车攒钱,可是干着干着,他便想起那回事。一想起来,他心中就觉得发堵,不由的想到,要强又怎样呢?即便马上再弄来一辆车,焉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可见,他已经预感到前途的暗淡,并向自己提出了严峻的反问。另外,祥子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比如在接踵而来的打击面前逐渐滋生的自暴自弃,在把握自己上他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在虎妞影响下他的生活态度的某些改变,也是导致悲剧的原因之一。 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样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5]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祥子在彻底堕落之前,其个人主义思想虽然也包含着自私的成份,但它的最主要内核却是个人奋斗,与之相关的是格守职业道德、讲信用、勤劳、节俭等美好品质。祥子的个人奋斗固然带着小生产者的狭隘、保守,但他对劳动的热爱,对生活的严格自律,却焕发出生命蓬勃向上的动人光辉。车被兵抢之前,“祥子知道事情要坏,可是在街面上混了这几年,不能说了不算,不能耍老娘们脾气!”[6]这里,祥子把职业信用看得高于自己的安危。夜晚路黑,祥子拉曹先生摔倒,自己也负了伤,他心中引起的是痛心疾首的自责,并且决定以辞工、让工钱来补偿这一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过失。对自我责任的主动承受,使得祥子的个人奋斗与不择手段、极度损人利己的资产阶级人生观区别开来,而带着劳动者的纯朴、忠厚。为了买上车,祥子起早摸黑地拉车,舍不得花钱买药、喝糖茶,“没有一般洋车夫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7],也体现出人为了理想而严。 祥子堕落的过程,又是一个命运和精神两方面都向车夫群体认同的过程。最初,他落落寡合,除个人私心外,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好强,不甘堕落,还想奋斗,不愿意认同一般洋车夫浑浑噩噩混日子的生命衰颓。这里,个人与群体不相融合中,体现的主要是积极向上的人格美,是人性中的神性光辉对生物本能的超越。而当祥子认同车夫的群体意识时,却正是他精神走下坡路的时候。当他的个人奋斗遭到挫折时,他想,“以前他所看不上眼的事,现在他都觉得有些意思一一自己的路既走不通,便没法不承认别人作得对。”[8]这些事虽然有红白喜事中的人情往来,其中有真哭或真笑,但更多的是请烟、请酒菜、赌博这些共同泯灭灵性、麻醉精神的无聊事。祥子认可车夫间的人情意识、生活态度,并非是想借他人的长处来提升自己,而是出于对自己丧失信心之后的精神无助;在向群体看齐中,他不仅没有克服原有的个人私心,走向更高道德境界的集体主义,而是迅速下坠到丧失人生追求的精神麻木状态。“祥子完全入了辙,他不比别的车夫好,也不比他们坏,就是那么个车夫样的车夫。这么着,他自己觉得倒比以前舒服,别人也看他顺眼;老鸦是一边黑的,他不希望独自成为白毛儿的。”[9]群体,哪怕纯粹是下层劳动者组成的群体,也成为人性堕落的染缸。 《骆驼祥子》中车夫群体,首先是作为一个生活悲惨的群体形象衬托在祥子四周,把祥子没有出路的命运,由点引向面,有力地完成了小说社会控拆的主旨。其次,车夫作为祥子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展示出了祥子性格中自私与富有同情心的两面。更为重要的是,对车夫群体意识的认同与否,还蕴含着两个重要的话题,一是对群体力量的向往,二是对庸众精神麻木现象的揭露、鞭挞。 二、命运的悲剧 祥子的命运,是车夫群体所认同的命运,尽管他付出了个人的奋斗,但终究还是逃不过命运的悲剧。各种各样的洋车夫过的都是悲惨的生活,就从侧面补充说明了祥子的命运是不公平社会中穷苦人无法逃脱的共同命运,制造罪恶的是社会压迫、阶级剥削,而不是人物自身的个性缺陷。很明显,祥子并不是因为追求个人利益才引来社会恶势力的迫害,也不是因为损害了他人利益才遭受厄运。车被拉、钱被抢、人被诱惑、虎妞难产、小福子被逼死都与祥子的个人主义思想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假如在小福子说“我没法子”的时候,祥子肯娶她的话,她可能不至于死得那么早,但是逼迫小福子走上绝路的仍然是没有给穷人出路的社会的命运。假如祥子肯伸出救援之手的话,也不过让悲剧换一个形式、换一个时间而已,其命运亦如此。 后来的事实表明,祥子的美好品德被残酷的旧社会吞噬殆尽,“三起三落”便是他精神堕落的全过程。第一次丢车,祥子被抓进兵营,心中只有恨和抗议,恨大兵和“世上的一切”,“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地步呢?”但在失望中仍有希望,决心“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从此更加起劲地干活、挣钱。祥子在得到“骆驼”的外号之后,名声比他单是祥子的时候臭得多,他的性格渐渐向消极方面变化。他开始羡慕烟酒、逛窑子,不过强烈的买车欲使他产生一种顽强的抵抗力。他拚命和别人抢生意,“像只饿疯了的野兽”。在曹宅看门被侦探抢了钱,希望和抗议都没有了,只剩下委屈和叹息,然而并没有失去“穷死,不偷”的诚实品格。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回到人和车厂,把自己交给了刘四父女。从此死了心,认了命,变成一个“仿佛能干活的死人”。和老姑娘虎妞的婚姻,对祥子来说是一场更加难以忍受的灾难。虎妞要从祥子身上找回失去的青春,起先不让他拉车,她不愿“一辈子作车夫的老婆”,禁不住祥子一再抗争,才让祥子拉车赚钱,却把钱攥在自己手里。祥子不肯听从虎妞摆布做小买卖,也不想当车主去奴役别人,更不愿做笼中的鸟儿,吃人家粮米,给人家啼唱,然后给人卖掉,他只想做一个自食其力的车夫,不甘心“压在老婆的几块钱底下”讨饭吃,反映了劳动者要求改变生活地位的朴素愿望。但他终于不能挣脱虎妞的“绝户网”,在虎妞支配下,只觉得“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别人管着”。这种带有阶级对立性质的不自然的婚姻,严重地腐蚀、摧毁了祥子的生活意志和奋斗精神。卖车还债后,他不再想从拉车得到光荣和称赞,从此走上了自暴自弃的道路。他不仅抽烟喝酒,而且失掉了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本钱:健康和纯洁。从小说的最后一章,我们痛惜地看到,当初那个体面的、要强的、健壮的、爱幻想的、高大的祥子,最终变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10]。 造成祥子命运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阶级的剥削所致的,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祥子想自己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正像农民梦想拥有土地一样,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似乎成了奢望。祥子历尽艰辛,饱尝委曲,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是因为他面对着一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人力车夫祥子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他不可能以一己的力量与这个黑暗社会抗衡,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了“鬼”。 二是车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在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过程中,虎妞的介入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他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强扭的瓜”,有的只是虎妞对于祥子的性欲要求;对于祥子来说,虎妞的纠缠不啻是一种灾难。这是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与腐蚀(精神与肉体两方面的腐蚀)无产者穷汉的悲剧。 尽管罪恶来自社会,但是祥子在遭受打击的过程中,也表现出生命意志不够坚强的心理缺点。祥子骆驼一般的顽强生命,仅仅表现在肉体的吃苦上,表现在正面的人生努力上,而不表现在对灾难的承受力和反抗力上。憨厚老实的祥子实际上也生着一颗善感脆弱的心。他显然不是挣扎到完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放弃人生追求的,而是从生活经验中预计到未来也是黑暗就停止奋斗的。当外在的力量压迫生命的时候,祥子总是既没有去分析压迫的根源,引出抗争的愿望;也没有去内省自己的个性,增强反抗的力量。每一次的打击,都只是更深地引起祥子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否定。他总是自问要强又怎么样呢,烟、酒、色都对他更增添一份诱惑力。在虎妞和夏太太的伤害中,固然是她们设好圈套让祥子钻,但同时也是由于祥子缺少足够的意志力战胜自己的本能冲动。祥子自己对此没有进行丝毫反省,而只是简单地认为“说真的,自己并没有什么过错。一切都是她布置好的,单等他来上套儿。毛病似乎是他太老实,老实就必定吃亏,没有情理可讲!”[11]在与车夫们的关系上,祥子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但一旦自己受到挫折,却容易暗中琢磨,按自己的思路从别人的生活中引起奋斗没有价值的悲思。小马儿祖父说“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这里包含着对过往悲惨生活的沉痛诉说,也包含着对群体共同抗争的深切呼唤。但祥子显然忽略了后面一层意思,只是再一次自问“要强有什么用呢?……何不得乐且乐呢?”祥子这一生命意志方面的缺陷,使得祥子形象的典型意义,在客观上已经超越了城市贫民、下层劳动者的范围,而指向对普遍人性的思考。 祥子命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旧中国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像祥子那样的处于低层阶级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祥子多次想要凭自己来打败命运,可是最后呢,却使身心又一次伤痕累累。祥子在一次次痛苦的挣扎中,只是越陷越深,他渐渐的被黑暗的社会所扭曲、所吞噬。以前有着抱负和理想并且满是骨气的祥子,现在只有对钱的贪念而已。在社会的黑暗与钱的诱惑下,祥子没有了骨气,他什么都会干。只要有钱,他无论别人怎么看他,他都会不择手段地来争取拿钱。“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12]的确十分正确。祥子为了“生命”来争取钱。而“生命”和“理想”中如果让他选择的话,他选择的一定是“生命”,因为只有“生命”才是穷人唯一可以选择的东西。那时穷人的命也许就像是枣核儿两尖头——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了老了能不饿死,很难。只有中间的一段,年轻力壮,不怕饥饱劳碌。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了:一个人的命运真的不能由自己所掌控。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可是最后命运却一直玩弄着祥子。 启发:祥子悲剧带来的人生思考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可以说,祥子是有价值的,所以他在用生命演绎着悲剧。祥子的悲剧命运不只反映了中国二十年代中期北方军阀统治的社会面貌,揭露和控诉了旧社会罪恶的本质,客观上为广大城市劳动者提出了如何争取解放的重要课题;它还以忠厚的祥子最终堕为无家无业的流浪汉,堕落为社会无赖,深刻地揭示了劳动者所具有的美好人性是如何被罪恶的社会给摧残、毁掉的,揭露和控诉了旧社会吃人的本质,再次让人们思考都市贫民怎样摆脱悲惨命运的问题。 《骆驼祥子》不单单赞美车夫的优秀品质,也不只是表现车夫在旧社会悲惨无常的生活,而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 [13]。在老舍看来,表现车夫浮现在衣冠上、言语上或姿态上的一切,只是“小事情”,他旨在揭示出人力车夫悲剧的“根源”,“写出个劳苦社会” [14]。在总体构思的时候,老舍有一个明确的设计:“我的眼一时一刻也不离开祥子;写别的人正可以烘托他。”[15]《骆驼祥子》在艺术上的成就是相当突出的。其表现就在于,作者总是以积郁着心灵瘀血的平民视角,去深刻揭示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并采用严肃的悲剧性和深沉的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人物,而一反过去经常使用的闹剧性描写,幽默虽然还有,但作者在幽默中也是充满同情,充满泪眼悲痕。

第一重悲剧来自环境。包括了社会的大环境与祥子周围的小环境。

1 从社会大环境来说,旧社会的下层百姓生活的贫苦,祥子们遭受的欺压,无论个人怎么努力都无法摆脱整个社会带给他们的苦难,祥子也是时代的牺牲品。三次买车三次丢车看似偶然,实则是祥子注定的命运。

2 从个人周围的小环境来说,祥子作为一个无钱无势的车夫,当虎妞软硬兼施的逼婚时他要被迫的接受,当老板刘四爷羞辱并赶走他时祥子也只能认命。祥子的阶级出身,决定了他的卑微身份,与无法翻身做主人的痛苦。


第二重悲剧来自祥子自身。首先,生长生活在旧社会的祥子,无法接受教育,思想中存留的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也有小农思想。其次,祥子把他所受的一切都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并没有想过质疑或者改变,没有意识到他与他身边的祥子们遭受苦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是祥子,也是旧社会的下层人民自身的悲剧。

悲剧给人以强烈的道德震撼,它通过怜悯、畏惧达到惊赞和义愤,从而激励人类从事伟大艰巨的实践斗争得决心和信念,使人获得崇高感的体验,心灵得到净化和陶冶。关键词:悲剧美感悲悯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是美学的一种范畴,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崇高的诗。它是崇高的集中表现形式,是一种崇高美。然而,悲剧为什么能使人们在观赏之后产生悲愤、哀愁、产生悲剧美呢?本文试通过对悲剧和美感的分析,浅论悲剧为什么能产生美感。 一、美感是什么美感是美学中与美德问题同等重要的问题之一。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美感有关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美感泛指审美意识。所谓审美意识就是在审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审美体验、审美认识和审美能力的总和,包括审美感受以及在审美感受上形成的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要求、审美理想、审美观念等多方面的内容狭义的美感专指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是由客观的审美对象的审美属性引起人的情感上的愉悦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感,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主观体验。也就是说,狭义的美感是人们接触了客观审美对象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着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因素的复杂的特殊的心理想象。从古到今,对美感的演剧一直视美学的主要课题。一种观点认为,美感是纯主观的产物。柏拉图认为,美感是人的灵魂在迷狂中队理想世界的回忆和凝神观照时产生的欣喜。康德认为美感是一种不夹杂任何厉害感、纯主观的静观的肩上判断所获得的自由的愉快。另一种观点是美感是审美对象的反映。早期唯物主义虽然认为美感是对美的事物的反应,但他们没有把这看成是人的生理的技能机能的反应。佛洛伊德认为美感是人的性的升华和冲突。美感作为人的主观反映,来源于美又不等同于美。美是客观的,是引起美感的根源,是第一性的。而美感姿势人类对客观美的认识、感受、欣赏和评价,是第二性的。美感虽然离不开美,有了美才有美感,但是,美感受主观的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大。即使是同一个欣赏同一个审美对象由于境遇和心境不同,所得的美感也不同。 二、谈谈悲剧在此主要是通过对悲剧的本质、类型以及悲剧感的分析来谈谈我对悲剧的认识。1、悲剧的本质悲剧在本质上与崇高相同或类似,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灾难激发人们伦理精神的高扬,必须使人奋发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悦。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学家把悲剧看做是最高的一种伟大(即崇高),也许是正确的。”悲剧是一种崇高的美,是崇高的集中形态。只有那些具有审美价值的悲剧性现象,才能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反映在艺术中。作为艺术样式之一的悲剧,集中体现了悲剧性。悲剧性是审美的范畴之一,与喜剧性相对。是指现实生活中或艺术中那些肯定性的社会力量,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激流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但又不可避免的灾难或毁灭,从而一起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立普斯在《悲剧性》中说:“无论他身处的情势如何,灾难必然为悲剧所必具。”灾难是悲剧必备的条件。阿里士多德从悲剧所反映的特定对象和特定效果等方面规定悲剧性的的根本特征。他认为悲剧棉鞋“与我们相似”又带有某些弱点的好人,通过他们不应受到的毁灭引起观众的悲悯与畏惧,人将之中悲苦之情宣泄出来,就可以由痛感转为快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这一理论奠定了西方美学史上悲剧性的范畴基础。2、悲剧的类型悲剧的类型在西方美学史上主要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三大类。西方著名的悲剧如《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哈姆雷特》、《雷雨》、《椅子》等等。中国古典戏曲也不乏悲剧作品。与西方悲剧相比较,中国戏曲往往由忠与奸、善与恶、压迫与被压迫的鲜明对立构成悲剧冲突,其中有《赵氏孤儿》、《精忠谱》这样的英雄悲剧,有《窦娥冤》这样表现被压迫者反抗精神的悲剧,也有《牡丹亭》、《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爱情悲剧。在不少作品中,大团圆的结局往往削弱了原有的悲剧力量。这个分类是由黑格尔提出的,还有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一书把悲剧分为复杂情节悲剧,性格悲剧(或命运悲剧),情景悲剧和苦难悲剧等四种类型,其中复杂情节悲剧为最好。叔本华也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把悲剧分为三种类型,即主人公性格缺陷导致的悲剧,盲目命运导致的悲剧和社会地位相互对立导致的悲剧。后来也有人把悲剧的类型概括为以下四种:命运悲剧:神秘力量左右现实人生;性格悲剧:性格内在矛盾冲突;社会悲剧:社会不平等,不合理造成人生悲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历史悲剧: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的矛盾冲突。3、悲剧感悲剧感是使美感的一种类型,指审美主体面对悲剧性事物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美感体验。悲剧感有更强烈的情感震动和更深刻的伦理内容。悲剧感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是由许多情感混合而成。它包括:愉快、崇敬、恐怖、悲哀、愤怒五种只要情态。其中崇敬与愉快时相吻合的。恐怖、愤怒、悲哀与快乐是矛盾的。人在恐怖、愤怒、悲哀时,一般不会产生愉快情感的,但是在悲剧感中却可以产生愉快感。因为悲剧人物是壮美的,这就决定了崇敬和愉快,这两种感情成为悲剧美感的核心。恐怖不是单纯存在的,它随着英雄的壮美而出现,对壮美起烘托得作用。作为一种情感的恐怖则烘托着崇敬。悲哀是悲剧感不可缺少的因素,少了它只是壮美感。悲哀与其它情感结合而染成各种各样的色素。与愤怒结合而成悲愤,如《白蛇传》中白娘子的反抗精神。与崇敬结合而成悲壮,如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就给人以壮怀激烈的美感。悲剧能激起人的多种情感,而且是同时混合出现的,早成一种特殊的美感,震撼人的整个心灵,这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构成了悲剧感的审美愉悦。 三、悲剧产生的美感尼采说过,悲剧作为“最高的艺术”,其审美功效是其它艺术所无法比拟的。悲剧所产生的美感,那就是悲剧美。对悲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个问题阿里士多德做过了细致的研究。他指出,悲剧通过消极而导向积极,它唤起悲悯与畏惧之情并使这种情感得以净化。历史上有过许多关于阿里士多德的“净化”这个概念的考证与争论。托马斯从宗教的角度解释“净化”,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色彩。还有的学者是从生理的角度上解释“净化”,认为是一种生理上的发泄。黑格尔则用“绝对理念”的胜利来说明悲剧的净化作用。还有就是尼采,他认为悲剧的效果好像是从天外飞来的声音,给人一种形而上学的安慰,认为没有这种安慰,便无法解释悲剧的愉快问题。对悲剧的净化作用的科学说明,主要是应该从心理,也就是伦理的角度来分析。悲剧通过善恶、新旧、美丑的剧烈冲突和斗争,表现人类历史实践的崇高和恐惧,在悲剧感之中还蕴含着一种对善的惊赞和对恶的义愤,因此,悲剧性给人以强烈的道德震撼。通过悲悯、畏惧达到惊赞和义愤,产生悲剧美。“悲剧美”,就是悲剧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情感,使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也就是悲剧的崇高感。人们在欣赏悲剧时伤心流泪,是因为在悲剧中,美受到摧残,更显示其光辉品质。悲剧会使人悲痛,但革命的悲剧是人从悲苦中产生一中力量,使人们从先进人物的苦难和毁灭中认识到真理,鼓舞人们战斗,使我们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激发人们从事伟大实践斗争的决心和信念,使人获得崇高体验,心灵的得到净化和陶冶。悲剧所具有的特殊审美功能。它对陶冶人的情操,升华精神境界;对鼓舞人们的斗志,增强人们为美好生活而斗争得勇气和信心;对提高人们对历史必然性的认识,坚定地追求真、善、美均有特殊的作用。

  • 悲剧艺术中的美感来源于哪里?
    答:悲剧艺术中的所谓“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并不是这个毁灭会给人以美感,而是“给人看”这件事才造成了美感。正是在这个“给人看”的做法中,人类才让一种失败了的斗争仍然能够成为人生的自我肯定。
  • 悲剧何以带给人美感
    答:死亡、悲伤,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自身的渺小性与局限性,从而使观众们产生崇高感,这些感觉对于生命力量而言无疑是令人振奋而积极向上的,这也是悲剧的积极意义所在。
  • 浅析悲剧美学
    答:悲剧美学不是字面意义,这是美学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也正是两者之间的反差,形成了更加别致的美感。
  • 为什么悲剧会有美感
    答: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悲剧之所以有美感是言语一种残缺的美,这种美美得惊心动魄,美得让人不忍,让人从心底产生共鸣,唤起人们的良知,让人们通过悲剧来自省。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
  • 试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悲剧的审美特点
    答:亦即悲剧美——因悲剧而产生的美感,必须具有以下特点:(1)悲剧人物一般来说是代表社会进步力量的正面人物,亦即是好人;(2)悲剧人物的苦难或灭亡必须是社会矛盾冲突或生产斗争或由于人性的某些弱点引起的;(3)悲剧必须能...
  • 悲剧之美 作文
    答:这亦是一种悲剧之美。悲剧犹如一步冷峻而有诚实的书。她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假的温情,有的只是率真甚至是严酷。正是这独特的美感,使人清醒,使人深刻。倘若一生经历几趟,便可洗去一切浮躁,洗去一切铅华,懂的沉重...
  • 求一篇。关于美学基础的论文。什么内容不限,什么题材也不限。
    答:浅论悲剧美 亚里士多德最初在解释悲剧时指出:悲剧是人生中严肃的事情,它不是悲哀、悲惨、悲痛、悲观或死亡、不幸的同义语,它与日常语言中的“悲剧”一词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作为美学对象的悲剧,必须是能使人奋发兴起,...
  • 活着到底比不活好——浅析《活着》的悲剧美
    答:其三,悲剧到底何以能给人美感?《诗说》对悲剧的定义中有一句话——“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首先,朱光潜将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理解为“无痛的快感”,通过肉体的毁灭,我们反而看到了自我意志的不...
  • 怎样理解“悲剧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这话?
    答:③在美感的各种形态中,悲剧所引起的美感最接近道德的判断和实践意志。在悲剧的美感中显示着认识与情感相统一的理性力量,伦理态度非常突出。④悲剧必然会使人悲痛,但革命的悲剧使人从悲痛中产生力量,使人们从先进人物的苦难...
  • 人类渴望幸福和喜剧,但为什么让人印象深刻和伟大的都是悲剧呢?
    答:悲剧更令人刻骨铭心,痛比快乐更深刻 。正如悲剧比喜剧更深刻,更具有美感,原因在于悲剧更能阐示世界的本质,悲剧相比喜剧更真实。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但完满的人生,也需要低潮。看到有网友说:这个世界破坏比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