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怎样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特别喜欢这句话中“唤醒”的意味。身体的唤醒尚且需要声音,需要触摸,需要爱抚,需要生命的气息。那灵魂的唤醒,又需要什么呢?怎样才能唤醒学生的灵魂,点亮学生的心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呢?这着实是一个值得每一个教师深思的问题。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要成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正在朝这方面努力,努力的同时,有些许领悟。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教师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播种。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来到学校,我们在他们心田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能长出什么样的枝叶。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理解、尊重,给予信任和关怀,鼓励和期待,就等于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真诚、善良、温和的种子。
其实,仔细想想,教育其实也很简单,不过就是照顾和呵护“花草”,帮助他们改正一些缺点,去除一些陋习,在他们受到伤害时,给予鼓励与支持,让他们重振旗鼓;在他们沾沾自喜时,告诫他们要成熟稳重;当他们萌发好的想法时,给他们创造环境,助他们实现目标。当然,还需要耐心,作为教师,很多时候,我们拼的不只是汗水和心血,还有时间和耐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教育,大多太急功近利,太紧张焦躁,而对于教育,我更认同张文质先生的观点:慢的艺术——慢慢地生长,慢慢地守候。
我喜欢把孩子比作一棵树,有自己的根系和成长。它的生长和发育,是缓慢而优雅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古话。“桃三李四杏五年”,这是俗语,我们怎可以期望今天种下一棵树苗,明天就能收获累累硕果呢?我们不能强求每种花都在春天开放,我们不能要求每棵种子都在一夜间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等待。哪怕是一株野草,也有可能在我们的耐心等待中,开出一片惊喜,盛开成名贵的腊兰。
花是慢慢绽放的,树是慢慢长大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平静和平和,需要细致和细腻,需要耐心和耐性,需要一怀更温柔的等待与守候。对教师而言,等待既是一种重要的品质,也是一种必备的素养。我们要相信“种子”,无限地相信学生的潜能,同时,也要相信岁月,相信穿过幽暗的岁月后,所有的种子都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很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个称谓。我想这或许是对教师形象最好的诠释——成长需要等待,教育需要守望。守望,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揠苗助长,守望,是一种严格的看护,一种执着地坚守,一种智慧地等待。好教师,就应该是这样的守望者。
从心里出发,才能抵达心灵深处
任小艾老师曾说:“教师是在学生心灵深处耕耘的人”,“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时曾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圆润,多么美丽、可爱,又多么敏感、脆弱,一丝微风,或鸟儿的振翅,都可能让它滚落,破碎。孩子幼小的心灵,不正像这样的露珠?对待这样的露珠,我们该多么地小心翼翼。
作为教师,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学生。好学生老师个个喜欢,后进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成为了南北极,距离老师这个“太阳”最遥远。当我们无心,无瑕顾及他们,把温暖都给了“赤道”——那些好学生的时候,他们“南北极”只能终年积雪,永不融化。其实,处在冰封世界的这些孩子最需要温暖,作为“太阳”的老师应该给他们最浓的爱,把自己充满真情的阳光洒满他们所在的这片冻僵的土地,让这片土地复苏。而这洒落的阳光应该是饱含着尊重和宽容,关爱和帮助,鼓励与赏识。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一段经历,课堂是师生共同经营的一种生活。在教学中,我们作为老师,不仅应该走下讲台亲近学生,而且更应该敞开心扉与学生倾心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及时回应他们“心灵的呼唤”。因为只有从心里出发,才能抵达心灵深处。
我始终相信,无论外界多么严寒,只要我们愿意,只要走进教室,登上讲台,我们就能够为自己的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充满暖意的春天。
有一种幸福是终生守护一些简单而洁净的事物,不为季节和风雨动摇,比如爱,比如灵魂,一旦选择就不再选择,一旦热爱便终生执着。正如我们眼前的孩子,似花,像树,亦或如一株小草,却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始终青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们心里盛满了爱,只要我们心里住着每一个孩子,只要我们静默地等待,无言地守望,我们终会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如何做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个人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就要以平等、博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一样能够温暖人,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老师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

精心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尽量精讲多练,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课上,努力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提问时,把难度比较低的问题留给基础比较差或不敢举手的学生,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让他们更多地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与经验,因为现在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会判断老师的水平。

所以要想做一名好老师,就要不断的增长自己的知识。一个教师最能吸引学生的是他的教学艺术,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最能体现教师的个性魅力。在课堂上,教师既要恰当发挥自己的才智,又要尊重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使学生更喜欢你。

一、要关心爱护和了解学生 爱是人的一种需要,当这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人就会悲观失望、心情苦闷。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对爱的需要更迫切、更强烈。学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教师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教师的道德对学生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和教育效果。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事业与热爱学生相结合,它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深入了解和热情关心,是爱最突出的表现,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当教师把一个学生认识到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志向、自己智慧和性格的人的时候, 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然而,在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道德教育里很少有教心的,即培植人的善心,包括良心、爱心、同情心、怜悯心。请听听学生的心声:“老师,我希望你常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老师,请你不仅教书,而更是教我们做人;老师,请您也把我当人看待,而不仅是您记分簿上的一个号码;老师,请您不要单看我的成绩,请您更要看我所作的努力;师,请您经常给我一点鼓励,不要让您的要求,超过我的能力。”因此,学生实际上自然地把爱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他们希望教师能像父母那样关心、体贴、了解和帮助自己。如果爱的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依恋感。把上学读书看成是快乐,从而在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和生活,爱成了学生成长的动力。 二、严谨治学,知识渊博 教师必须有广博的文化素养,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丰富多彩,更有说服力,上起课来才能左右逢源,融会贯通、扩大学生的视野,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一是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二是要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结合力,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三是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及时吸收、存储学科前沿学科知识与研究成果。 如果一个教师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具有渊博的学识,那它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大批学生,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受到学生的爱戴。 三、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首先就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青少年学生心理正处于一个激烈变化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自尊心也很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考虑自己对学生的每一条意见,每一个看法,无论如何都不要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而我们更应该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 要相信每一个“差生”是能够教育好的。教师不能轻易给学生戴上“差生”的帽子,学生的确存在“好”与“差”的差异,对于所谓的“差生”,千万不能把他们看死,看死了他们,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走进了死胡同。教师应因材施教,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生”更应加倍地关爱与呵护。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地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他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你畅开心扉,愿意接受你如何学习和如何做人的指导。 四、对学生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 爱而不严不是真正的爱。师爱有别于母爱,它突破了溺爱的圈子,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有机地相结合。同样,严而无爱也不是真正的教育。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一定要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上一丝不苟,循规蹈矩;老师讲一,学生不说二等等,这无疑会压抑学生人格、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这与现代文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严重冲突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集中体现在对人的品格,道德,修养,素养,涵养,情操,礼貌礼仪、风范魅力、举止风度和人文精神的要求上。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才能使学生与时俱进,全面发展,同时也会得到学生的欢迎。 五、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杨春茂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幽默风趣的谈吐,得体大方的着装,亲切热忱的态度,扎实渊博的知识,犹如和煦的阳光照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使他们感到温暖、舒畅、轻松。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尊敬感,即“亲其师,信其道”。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师被喻为“春蚕”、“蜡烛”,这是对教师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精神和行为的赞美。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任重而道远,应自强不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塑造良好的品行,才会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特别喜欢这句话中“唤醒”的意味。身体的唤醒尚且需要声音,需要触摸,需要爱抚,需要生命的气息。那灵魂的唤醒,又需要什么呢?怎样才能唤醒学生的灵魂,点亮学生的心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呢?这着实是一个值得每一个教师深思的问题。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要成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正在朝这方面努力,努力的同时,有些许领悟。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教师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播种。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来到学校,我们在他们心田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能长出什么样的枝叶。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理解、尊重,给予信任和关怀,鼓励和期待,就等于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真诚、善良、温和的种子。
其实,仔细想想,教育其实也很简单,不过就是照顾和呵护“花草”,帮助他们改正一些缺点,去除一些陋习,在他们受到伤害时,给予鼓励与支持,让他们重振旗鼓;在他们沾沾自喜时,告诫他们要成熟稳重;当他们萌发好的想法时,给他们创造环境,助他们实现目标。当然,还需要耐心,作为教师,很多时候,我们拼的不只是汗水和心血,还有时间和耐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教育,大多太急功近利,太紧张焦躁,而对于教育,我更认同张文质先生的观点:慢的艺术——慢慢地生长,慢慢地守候。
我喜欢把孩子比作一棵树,有自己的根系和成长。它的生长和发育,是缓慢而优雅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古话。“桃三李四杏五年”,这是俗语,我们怎可以期望今天种下一棵树苗,明天就能收获累累硕果呢?我们不能强求每种花都在春天开放,我们不能要求每棵种子都在一夜间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等待。哪怕是一株野草,也有可能在我们的耐心等待中,开出一片惊喜,盛开成名贵的腊兰。
花是慢慢绽放的,树是慢慢长大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平静和平和,需要细致和细腻,需要耐心和耐性,需要一怀更温柔的等待与守候。对教师而言,等待既是一种重要的品质,也是一种必备的素养。我们要相信“种子”,无限地相信学生的潜能,同时,也要相信岁月,相信穿过幽暗的岁月后,所有的种子都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很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个称谓。我想这或许是对教师形象最好的诠释——成长需要等待,教育需要守望。守望,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揠苗助长,守望,是一种严格的看护,一种执着地坚守,一种智慧地等待。好教师,就应该是这样的守望者。
从心里出发,才能抵达心灵深处
任小艾老师曾说:“教师是在学生心灵深处耕耘的人”,“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时曾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圆润,多么美丽、可爱,又多么敏感、脆弱,一丝微风,或鸟儿的振翅,都可能让它滚落,破碎。孩子幼小的心灵,不正像这样的露珠?对待这样的露珠,我们该多么地小心翼翼。
作为教师,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学生。好学生老师个个喜欢,后进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成为了南北极,距离老师这个“太阳”最遥远。当我们无心,无瑕顾及他们,把温暖都给了“赤道”——那些好学生的时候,他们“南北极”只能终年积雪,永不融化。其实,处在冰封世界的这些孩子最需要温暖,作为“太阳”的老师应该给他们最浓的爱,把自己充满真情的阳光洒满他们所在的这片冻僵的土地,让这片土地复苏。而这洒落的阳光应该是饱含着尊重和宽容,关爱和帮助,鼓励与赏识。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一段经历,课堂是师生共同经营的一种生活。在教学中,我们作为老师,不仅应该走下讲台亲近学生,而且更应该敞开心扉与学生倾心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及时回应他们“心灵的呼唤”。因为只有从心里出发,才能抵达心灵深处。
我始终相信,无论外界多么严寒,只要我们愿意,只要走进教室,登上讲台,我们就能够为自己的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充满暖意的春天。
有一种幸福是终生守护一些简单而洁净的事物,不为季节和风雨动摇,比如爱,比如灵魂,一旦选择就不再选择,一旦热爱便终生执着。正如我们眼前的孩子,似花,像树,亦或如一株小草,却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始终青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们心里盛满了爱,只要我们心里住着每一个孩子,只要我们静默地等待,无言地守望,我们终会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一名优秀的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要做到五有:心中有梦、目中有人、手中有活、脚下有路、胸中有度。
1、心中有梦:也就是要有理想,而实现理想的前提就是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1)要有思想,能思考。不会思考的老师不会是一位好老师。我们应该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求真、向善、追美。教师应该尊重生命,应该让学生感觉到心与心的交流。
(2)勤奋、辛苦。
(3)对自然造化的膜拜和感激。
2、目中有人:人指的是学生、同事、领导。要善待学生、善待同事、善待领导、善待自己。
(1)把学生当作人,当作成长中的人来看待。研究性学习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位置,让学生自由的探索和发挥。
(2)认真倾听学生对你的评价
(3)平等地尊重学生和教师
(4)目中有自己。在学校中有地位、学生中有威信、社会上有影响。那就应该上好课,把握住机会,展示出自己的才华。而教师的精彩就是通过学生表现出来的。
3、手中有活:能拿得出东西,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班级管理都能有过硬的本领。
(1)让学生认同靠人格魅力、学识魅力。首先是人格,其次才是学识。
(2)上好课。好课是什么样的课——课前学生期盼,课中学生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课后留有不多的作业但是留有不少的思考。
4、脚下有路:必须扎扎实实地走好科研成长之路,使自己不断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5、胸中有度: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特别喜欢这句话中“唤醒”的意味。身体的唤醒尚且需要声音,需要触摸,需要爱抚,需要生命的气息。那灵魂的唤醒,又需要什么呢?怎样才能唤醒学生的灵魂,点亮学生的心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呢?这着实是一个值得每一个教师深思的问题。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要成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正在朝这方面努力,努力的同时,有些许领悟。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教师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播种。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来到学校,我们在他们心田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能长出什么样的枝叶。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理解、尊重,给予信任和关怀,鼓励和期待,就等于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真诚、善良、温和的种子。
其实,仔细想想,教育其实也很简单,不过就是照顾和呵护“花草”,帮助他们改正一些缺点,去除一些陋习,在他们受到伤害时,给予鼓励与支持,让他们重振旗鼓;在他们沾沾自喜时,告诫他们要成熟稳重;当他们萌发好的想法时,给他们创造环境,助他们实现目标。当然,还需要耐心,作为教师,很多时候,我们拼的不只是汗水和心血,还有时间和耐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教育,大多太急功近利,太紧张焦躁,而对于教育,我更认同张文质先生的观点:慢的艺术——慢慢地生长,慢慢地守候。
我喜欢把孩子比作一棵树,有自己的根系和成长。它的生长和发育,是缓慢而优雅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古话。“桃三李四杏五年”,这是俗语,我们怎可以期望今天种下一棵树苗,明天就能收获累累硕果呢?我们不能强求每种花都在春天开放,我们不能要求每棵种子都在一夜间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等待。哪怕是一株野草,也有可能在我们的耐心等待中,开出一片惊喜,盛开成名贵的腊兰。
花是慢慢绽放的,树是慢慢长大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平静和平和,需要细致和细腻,需要耐心和耐性,需要一怀更温柔的等待与守候。对教师而言,等待既是一种重要的品质,也是一种必备的素养。我们要相信“种子”,无限地相信学生的潜能,同时,也要相信岁月,相信穿过幽暗的岁月后,所有的种子都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很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个称谓。我想这或许是对教师形象最好的诠释——成长需要等待,教育需要守望。守望,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揠苗助长,守望,是一种严格的看护,一种执着地坚守,一种智慧地等待。好教师,就应该是这样的守望者。
从心里出发,才能抵达心灵深处
任小艾老师曾说:“教师是在学生心灵深处耕耘的人”,“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时曾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圆润,多么美丽、可爱,又多么敏感、脆弱,一丝微风,或鸟儿的振翅,都可能让它滚落,破碎。孩子幼小的心灵,不正像这样的露珠?对待这样的露珠,我们该多么地小心翼翼。
作为教师,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学生。好学生老师个个喜欢,后进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成为了南北极,距离老师这个“太阳”最遥远。当我们无心,无瑕顾及他们,把温暖都给了“赤道”——那些好学生的时候,他们“南北极”只能终年积雪,永不融化。其实,处在冰封世界的这些孩子最需要温暖,作为“太阳”的老师应该给他们最浓的爱,把自己充满真情的阳光洒满他们所在的这片冻僵的土地,让这片土地复苏。而这洒落的阳光应该是饱含着尊重和宽容,关爱和帮助,鼓励与赏识。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一段经历,课堂是师生共同经营的一种生活。在教学中,我们作为老师,不仅应该走下讲台亲近学生,而且更应该敞开心扉与学生倾心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及时回应他们“心灵的呼唤”。因为只有从心里出发,才能抵达心灵深处。
我始终相信,无论外界多么严寒,只要我们愿意,只要走进教室,登上讲台,我们就能够为自己的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充满暖意的春天。
有一种幸福是终生守护一些简单而洁净的事物,不为季节和风雨动摇,比如爱,比如灵魂,一旦选择就不再选择,一旦热爱便终生执着。正如我们眼前的孩子,似花,像树,亦或如一株小草,却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始终青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们心里盛满了爱,只要我们心里住着每一个孩子,只要我们静默地等待,无言地守望,我们终会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 如何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演讲稿
    答:三、我演讲的题目是《如何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开发人类智能资源的先锋队,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而,教师必须不断修炼自己的品行,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胜任教师这个神圣的职责,也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要关心爱护和了解学生爱是人的一...
  • 怎样才能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答:欣赏学生,那么是在平时中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当学生有一点不俗的表现时,请给予他们欣赏的眼光和赞美的言辞。在生活中不断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在欣赏中得到更多的自信和力量。人的内心都需要欣赏和赞扬,一个善于在细节和寻常中赞美学生的老师必然也是受学生欢迎和喜欢的老师。欣赏学生,科学地...
  • 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师
    答:是一位不受欢迎的老师,所以这6名班级代表就联名要求让这位教师“下岗”;另一位老师由于还没有完全接纳我们这些较大批的“潜能待开发”的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的事实发生了,无论这位教师的资历有多深,学识有多渊博,在学生眼中看来,教师“动手”就是老师的错,知错就应改。“知错就改”是中学...
  • 如何做一名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答:他们还喜欢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能在课余与之讨论关于世界、关于足球的老师。如何成为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呢?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时间,曾收集9万个学生所写的信,内容是关于他们眼中的好老师。保罗韦地博士概括出作为好教师的12种素质: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耐心;兴趣广泛;良好的仪表;公正;...
  • 如何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演讲稿
    答: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怎样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他们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说无私吧,太老套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一种精神,支撑这种精神的就应该是这种高尚的...
  • 如何做一名好老师论文_浅谈怎样做一个好教师论文
    答:俗话说一个好的教师影响几代人, 所以教师对社会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如何做一名好老师论文以供大家学习。 如何做一名好老师论文(一) 有人说:学生是一艘轮船,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能否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师这个航标起到导航的关键作用。对于学困生就更需要一盏导航的...
  • 老师要怎样做才受学生的欢迎呢?
    答: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要想成为学生喜欢老师,让学生喜欢你所上的课,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严紧的治学态度。教师对地理的无比热爱、勤于钻研、执着追求的敬业精神以及饱满的教学激情,可激发起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师以自己对事业的一丝不苟的态度...
  • 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
    答:因为这需要的应该是“厚积薄发”只有老师自己明了了一切,才能这样在总体上并且以最简单简洁的方式将知识教入学生的大脑,并且这个也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受学生欢迎或爱戴想当一个好老师不容易,因为好老师并没有一个统一规定的标准。在想当一个好老师之前,我倒觉得完全可以先尝试一下做一个受学生欢迎或爱戴...
  • 怎样才能当一个好老师?
    答:第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做事,先做人。要做好教师这个工作,首先要身正,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为教师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如果一个老师,连最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都分不清楚,何谈去教育别人。第二,要是自己具备渊博的学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潭水。作为一个老师,一定要树立...
  • 如何做一名受老师、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好老师
    答:如果注意了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能快速成为受学生、同行、家长及领导欢迎的好老师。第一、 课前认真备课。备课主要包括:备教材、备教案、制作精美的PPT、有时还应制作讲稿、备齐班上学生名册等,做到胸有成竹。第二、精神风貌要好。穿着优雅得体、仪表端庄大方、神色不怒自威但不缺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