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问题及对策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2
浅谈幼小衔接的几点建议

[教育科普]孩子到底要不要幼小衔接?怎么衔接才是正确有效的?

幼小衔接工作是教育工作者与家长长期关注的一个话题,它直接影响到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幼儿教育新纲要的施行与深入,幼小教育之间的差距已日益缩小。但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幼小衔接工作尚存在着单向衔接、片面衔接、突击衔接、形式衔接等诸多问题。我认为,应该辩证地认识这些问题,理顺其中的利弊,为实际教育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幼小衔接具有双向性和共向性的双重指标现象一,幼儿园将幼小衔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而小学却被动等待幼儿园靠上来,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 现象二,幼儿园与小学都积极开展衔接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衔接活动,但在实际研讨过程中,由于理念差异而产生分歧,双方相持不下。现象一显然有悖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儿童发展具有连续性,这决定了在衔接时期,幼小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且相互交叉。为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要积极向对方靠拢,彼此沟通、相互衔接。双方既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必须同时保持连续性,共同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这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双向性原则,是幼小衔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但由于幼小两方处于不同的教育阶段,一些观念上的差距在所难免,即便双方进行积极的衔接工作,尚存在不少分歧。我园在参与省级课题《新形势下的中小幼教育衔接行动研究》之后,与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活动:通过互换角色上课(小学教师到幼儿园上课、幼儿园教师到小学上课)、互动评课(小学教师给幼儿园教师评课、幼儿园教师给小学教师评课)、小学教师专题讲座、学生个案移交等形式,与小学紧密联系、互动交流,使幼小双方均对另一年龄段儿童的年龄特点有了具体的认识,形成了一条有效的教育链。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由于双方在理念上的差异,在研讨中常会形成争论,双方相持不下。争论逐渐向何种教育方式更适合幼儿的终身发展这一方向转移,从终身教育的观点看,任何一级的学校教育都已经不能保证人一生的充分发展,终身教育已成为社会与人们本身发展的需求,时代要求我们应该从这一新的视角去审视各阶段教育的意义与相互关系。从这种意义上说,不管是幼儿园教育也好、小学教育也好,都是在为孩子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因此,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又具有共向性这一特点。当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过程中产生矛盾与分歧时,便可以立于这一基点解决问题。渗透性教育衔接与突击性教育衔接同时进行现象三,有许多幼儿园在幼儿将毕业的一两个月进行专门性的衔接工作,实施小学化的生活、学习管理。对此,一些专家批评其为“突击衔接”,认为不可取。不少人认为,幼儿园在幼儿将毕业的一两个月进行“小学生活恶补”,致使幼儿园末期生活严重小学化,有突击衔接之嫌疑,认为应该在幼儿入园之初便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做好衔接工作。幼儿园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幼儿成长的每个年龄段确立分层目标,并在整个幼儿教育期逐渐完成。如在幼儿刚入园时就对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加以培养。这样的渐进式衔接教育,当然可以取得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效果,但也存在目的不够明朗,针对性不强的问题,难以取得强化式的衔接教育效果。因此,在幼儿园末期生活中的突击衔接也是不可或缺的,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入学对很多宝宝和家长而言无疑是有一场挑战,从已经熟悉并了解的幼儿园生活流程,到进入到全新的小学生活,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定都有这样和那样的困扰,小编特意精选出爸爸妈妈最关系的有关幼升小的10大问题及答案,欢迎自取!

问题一:我如何知道孩子已经为入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判断?

家长可以从心理和情感、学习和生活习惯、社会性等方面来判断孩子是否为入学做好了准备。

具体表现在:孩子是否喜欢小学环境及学校里的老师;孩子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做事有计划、掌握正确的学习姿势、具备任务意识等;孩子是否具备规则意识和独立性、是否具备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以及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问题二:儿子虽然在幼儿园认了不少字,学了不少英文,可从来没接触过汉语拼音,上小学后会不会发生冲突呢?

汉语拼音与英文字母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语言系统,它们有各自的语言环境。绝大多数孩子在置身于某一种体系的语言环境时,能够自然地接收到这种语言的信息,从而进行认读。个别孩子出现混淆,是因为他们对拼音或者英文的发音还不够熟练。这种情况一般是短暂的,随着老师和家长的不断纠正以及时间的推移,孩子会慢慢地熟记正确的读音。

问题三:女儿学前就认识很多字,但我从未教过她写字,这会不会对她入学后的书写能力产生一定的障碍?

多数学龄前孩子的手部还没完全发育成熟,手指肌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强迫孩子长时间地拿笔写字,会对孩子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在学前,与其教孩子大量写字,不如培养孩子的“前书写技能”,即孩子在进入正式书写前所具备的有关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这对于提高孩子入学后的书写能力是有帮助的。



问题四:女儿是个慢性子,做什么事情都不急不慌、磨磨蹭蹭,非常担心她上学后会每天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该如何教育呢?

首先家长应该明白“慢性子”是一种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在尊重孩子性格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促进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提高做事效率。比如和孩子一起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洗漱活动;教给孩子怎样穿衣服更快的方法;收拾玩具前,先夸一夸孩子一定可以做得又快又好。最后,一定要细心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及时表扬和激励。

问题五:马上要上学了,可是孩子还不认识几个字,也不会做算术题,至于写字就更不行了。这样的状况能顺利入学吗?

孩子入学,除了知识上的准备之外,更需要有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准备,如做事的计划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果孩子在知识上的准备相对不充分,那么他可能会有一定挫折感,但如果孩子在能力方面的准备很充分,相信这种挫折感也仅是暂时的,并不会影响孩子的顺利入学。

问题六:儿子在上学前班,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在老师讲课时东张西望,写作业边写边玩,一篇生字要写好几个小时。马上要上学了,这该怎么办?

答: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大多数是环境和教育方式造成的。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可以从几方面着手:要为孩子提供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避免出现过多、过杂的信息;孩子学习时,家长也要避免插问、唠叨等干扰;鼓励孩子做自己感兴趣和能够胜任的事情,并且是做完一件再开始做另一件,投入时间可以逐渐增加;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制度,让孩子劳逸结合。



问题七:儿子每天从幼儿园出来,都会在路上玩得不亦乐乎,回家后看电视、吃饭、洗澡、睡觉。马上要上学了,还没有“写作业”的概念,该怎么办呀?

答:宝宝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会有较少的课后任务和较多的自由,所以宝宝身上会表现出“玩得不亦乐乎”的状态,家长不必太担心。同时,为了让宝宝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例如放学后和宝宝一起温习当天的学习内容,养成“做作业”的习惯,培养宝宝的纪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等。这样将能帮助宝宝顺利进入到小学生的状态。

问题八:女儿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幼儿园里举办的各种活动她好像都没有什么兴趣参加,我担心她进入小学后会不适应学校的环境,该怎么办?

答:当宝宝对幼儿园的活动不太感兴趣时,可能是宝宝想参加而没有勇气,也可能是宝宝的兴趣不在这些方面。一方面家长要多鼓励宝宝,帮助她在相关能力方面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要发现宝宝的其他兴趣,并尽量带着她融入到集体中去,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

问题九:要上小学了,但是儿子的表现让我有点担心,平时让他多练练字,一跟他说,他就不理我们,好像有点讨厌学习,真不知道怎么办好呢?

答: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是低龄孩子的学习特点。单纯的练字对他们来说是枯燥的,当然没有兴趣,但也不能因此定义为孩子厌学。入学准备中,知识的储备重要,但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才能让孩子的小学学习事半功倍。在入学前,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孩子的探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注意力等学习能力,以及规则意识、独立性、做事情的计划性和恒心、倾听能力等学习态度,两方面进行培养,才是入学准备的重要内容。



问题十:孩子5岁了,是应该上幼儿园大班还是上小学学前班?如果没有上学前班,上学后能跟上学校的进度吗?

答:从学前班到小学,是对宝宝知识储备和各种能力的考验,所以需要有相关的入学准备。如果宝宝没有上学前班等过渡班,家长也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创作环境,有意识地培养各种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帮助宝宝在顺利进入到小学阶段。

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是低龄孩子的学习特点。单纯的练字对他们来说是枯燥的,当然没有兴趣,但也不能因此定义为孩子厌学。入学准备中,知识的储备重要,但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才能让孩子的小学学习事半功倍。在入学前,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孩子的探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注意力等学习能力,以及规则意识、独立性、做事情的计划性和恒心、倾听能力等学习态度,两方面进行培养,才是入学准备的重要内容。

  • 浅谈怎样搞好幼小衔接工作
    答:(1)与教师沟通孩子在学校的状况,配合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自己的孩子,从学习,玩耍,交际,自我处理问题等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2)在生活中锻炼孩子的能力。扫地,穿衣,待客之道,帮助孩子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制定学习任务等等。三、幼小衔接过程中我们要遵循那些原则 1.爱的原则 每个孩子都是可爱...
  • 如何解决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呢?
    答:1、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在幼小衔接中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的一致性;制定和实施幼小衔接的政策和指导方案,促进学校、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合作与沟通。2、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帮助学生和家长适应幼小衔接的变化和挑战;落实幼小衔接评估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通过综合的努力,可以...
  • 请论述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答:对策:家长首先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不能和孩子过度强调学习成绩,不能孩子感到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家长可以在孩子学习和做作业的时候陪着孩子及时解决孩子的问题,尽量避免孩子产生畏惧心理。
  • 幼小衔接问题?
    答: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耐久战。从某种意义上说,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生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而在大班,是要偏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
  • 幼小衔接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答:1、过渡困难 幼小衔接意味着从一种教育环境转向另一种,学生可能会面临适应困难和焦虑。解决方法包括:提前进行适应性准备,例如组织迎新活动,让学生熟悉新的学校环境和老师;建立桥梁活动,让学生和家长有机会互相交流并建立联系;提供关怀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过渡期的关注和鼓励。2、学习方式转变 ...
  • 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答: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由于幼儿园教育观念的落后和偏差,在一些幼儿园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并不少见。‍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很多幼儿园的教师以大专学历为主,本科学历有少数,研究生学历的基本没有,甚至有些幼儿教师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之...
  • 浅谈在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答:1、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衔接。2、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配合没有沟通好。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孩子入学后产生厌学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粗心大意等问题,多是由于幼小衔接不...
  • 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答: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如下:1、过多重视成绩,幼儿教育严重小学化 在一些私立幼儿园甚至公立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少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讲课则以向幼儿灌输知识为主,缺少教具...
  •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与基本对策论文
    答:三、解决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的基本对策 (一)幼小双方规范办学 要想实现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完美衔接,双方办学上都应采取有效措施,体现“双向衔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办教育。 1.幼儿园方面 (1)幼儿园要明确办园教育宗旨。幼儿园要把焦点放在幼儿终身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素质上,根...
  • 大班幼儿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有哪些?
    答:方法和对策:正常的情感体验,帮助孩子健全家庭观念,健全自己的情感世界。4.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他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无论从情感还是物质上,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萌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方法和策略:1.回家作业的出现,让孩子必须要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