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的科技状况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31
我国科技发展现状

我国的科技,相比一些西方国家还是比较晚,但我国的发展速度快

我国的科技现状是什么

一、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环境状况
  
  1.研发经费状况。我国的R&D总经费2003年已增至1539.6亿元,经费规模继2001年超过意大利之后,2002年又超过了加拿大而位居世界第六。仅就R&D的规模而言,与已经跨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是十分巨大的。在R&D总经费的强度对比中,高于印度、巴西而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2001年~2003年,我国R&D总经费保持着年均18.6%的高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GDP年均8.4 %的增长速度,已经进入R&D总经费高速增长国家的行列。2003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87.7亿元,应用研究经费为311.4亿元,试验发展经费为1140.5亿元。三者占R&D总经费的比重分别为5.7%、20.2%和74.1%。其中,基础与应用研究经费在R&D总经费中所占比重仅为 25.9%,而很多发达国家都在40%左右。可见,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在R&D总经费中的比重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从R&D资金投入结构上看,投入主体已经开始从政府主导型向政府企业双主导型过渡。在政府R&D资金投入中,中央政府的主导型地位突出。企业在R&D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形成,政府R&D 资金进一步向研发机构和高校倾斜。地区R&D资金投入总量不均衡,除了区域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外,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即R&D活动的集群分布的不均衡,形成的在争取政府R&D资金上的区域优势。
  2.科技人才流动状况。2004年2月16日教育部公布的2003年度留学人员情况统计结果指出:从1978年~2003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70.0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7.28万人。回国人员只占24.7%,超过75%留学人员尚未回国。科技人才从科研机构和国有企业流向外资企业是流失的另一方面。据北京市经贸委对工业系统的150户大型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显示,这些国有企业自1982年以后引进的、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人员的流失率高达64%,大多数流向外资、合资企业。
  近些年来中国流失的人才回流的也逐渐增多,这同国际上出现的人才回流趋势是一致的,且中国留学回国创业人数稳步增长。2003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73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01万人,比2002年增长12.3%。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度留学回国人数首次突破2万人。此外,中国近些年吸引的来华留学生人数也明显上升。
  3.教育环境状况。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2002年全国教育经费为5480.03亿元,比上年的4637.66亿元增长18.16%。但教育支出量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却不高,低于相同经济发展条件下3.8%的平均值,投入强度仍不足。在高等学校研发经费的投入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是近十余年来世界上高等学校R&D经费支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特别是2000年~2002年期间,R&D经费的年均实际增长率高达30%。但我国高等学校R&D经费占本国R&D总经费的比例却仅略高于10%,占GDP 的比例为0.14%(2003),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表明我国对高等学校R&D活动的投资力度与我国经济规模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
  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高等学校每年都培养出大量的科技后备人才,已经有效地缓解了目前我国一般性科技人才短缺的状况。但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仍然十分短缺,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同时还存在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的相对不足,能力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创新教育薄弱,导致我国高素质科技人才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差距十分明显。
  4.科技活动环境状况。就现状来看,我国科技人才的人均劳务费偏低,科技人才的预期寿命低于全国平均预期寿命。就科研评价体系来看,尚存在一定短视行为。就我国科技创新法律制度而言,一是没有科技创新的基本法律,《科学技术进步法》的法律位阶不高。二是科技创新法律体系不完整,存在立法空白。三是法律规定操作性不强。四是法律实施的力度不足,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肯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提高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从总体上讲,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总量虽然不断增长,但与国际竞争对手相比,不管是投入的总量,还是投入强度都还很低。而且不论是企业平均投入强度、项目平均投入强度,还是技术开发人员的平均投入强度,都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从这个角度讲我国企业还不是真正的技术创新的主体,甚至地位还有下降趋势。
  
  二、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研发经费投入的强度及配置有待提高和完善。虽然我国R&D总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2003年已增至1539.6亿元,但与GDP之比仍低于1.6%的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2.2%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基础研究活动的投入力度还远不及发达国家水平。基础研究在整个研发经费中的比重一直徘徊在5%上下。而从大部分OECD成员国家及其他6个观察员国家的数据看,基础研究经费在R&D经费总额的比重最低也在10%以上,大多数国家在20%左右。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的不足,在研发活动中的比重得不到根本性的提升,这将制约我国实现

你看看我们现在所用的设备,很多都是标英文的,根本就看不懂,这些都是仿造的,这么简单的机器都要仿造,可见………………。人是科技的根本,没人你谈什么发展科技?现在中国普遍填鸭式教育…………………………。要成为科技大国还真是压力山大阿

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发达的啊

  • 新时代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突破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新时代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突破主要体现在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国产大飞机。1、载人航天 我国载人航天计划始于1992年9月21日,所以又称为“921”计划。自2018年以来,我国开始看全面的空间站建设。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
  • 近年来我国的重大科技成就
    答:近年来我国的重大科技成就有芯片、计算机、火箭、机器人等。2016年6月20日使用中国自主芯片制造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登上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2016年8月1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2016年8月25日我国研发的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海斗号潜深达到10767米,...
  • 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答:我国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处于生产第一线的企业科技人员太少,在工业企业中,从事技术开发的科技人员更少。目前,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拥有工程技术人员约178.5万人,从事技术开发的不足36万人,平均每个企业只有5人。提高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办法: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答:由于计算机软件的周期相对比较短,需要不断的更新升级,为了防止互联网的相关数据丢失,可以依据用户有关要求实施个性化服务,节省用户查询信息的时间和精力,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质量;二、发展趋势 就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言,计算机的发展已日趋完善,基本上可以满足各行各业的要求。但相关科技研究人员仍...
  • 按目前的科技来看,我国属于什么水平?
    答:按目前的科技来看,我国属于中高端水平,但水平不高。一、背景。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75%的主要工农业产品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低技术“三高”产值相对较大,房地产市场异常,卖地理财现象较为普遍。经济结构不合理,制造业比重过大,对资源和环境造成极大的消耗和...
  • 我国创新现状九年级
    答:我国创新现状九年级如下:取得的成就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取得了许多成就。首先,我国在高铁、电子商务、支付宝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次,我国在航天、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创新简介:创新是一个汉语词语,亦作“剏新”,一指创立或创造新的,二指首先。出自《南史·后妃传上·宋...
  • 中国现阶段的科研环境如何?
    答:因为科研人员的工作比较重,而且压力也很大,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几率比较高。以及劳累过度等现象,所以心理亚健康状况比普遍。所以我国也对科研人员进行心理上的一个治疗,让科研人员有好的身体以及心理去从事科研工作。所以中国现阶段的科研环境是很好的,但仍需进一步的完善。二、科研工作十分艰苦 国家的发展...
  • 中国高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答:信息科技、生物科技、航天科技、“四新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大、发展最快的四个领域。以芯片和元器件、云操作系统、区块链、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加速发展,人类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万物互联时代,将对产业结构、产业形态、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决定性影响。二、挑战 高科技发展使我国面临发展...
  • 中国最近的科技发展成就有哪些?
    答:中国最近的科技发展成就有以下:一、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上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送上天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二、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超算大会(ISC)公布了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
  • 请列举近年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答:目前我国整体科技发展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一些科研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形成了庞大的科学技术队伍。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4000余万人(居世界第一),研究开发人员近200万人(居世界第二)。总体上,造就了一支规模相当大、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