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练习册参考答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4-18
哪里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发展。从初生到进入小学之前是广义的学前时期(0—6岁)。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 (一)个体心理的发生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 (一)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生长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发展心理学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它更多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展。换句话说,发展心理学的对象常常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各阶段也可以分别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二)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儿童的心理活动,包括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我们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时应该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学前儿童心理学不仅是利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反过来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又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 (三)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学前儿童是在成人直接教育下成长的,他们的心理发展,一步也不能离开教育。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同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又可以而且应该为学前教育学提出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 (四)儿童解剖生理学 儿童解剖生理学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规律。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更是需要以儿童神经系统和高级神经活动发展的知识为依据。 (五)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最普遍的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总是不能离开一定哲学思想的指导。科学的学前儿童心理学,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同时,学前儿童心理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报据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第1至2章)

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分,共 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 4

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

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 11

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 开放的 、 不断积累的 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 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 被试 。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 年龄偏大 与 年龄偏小 。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自然前提 。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社会条件 。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

学习水平 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 特定的发展阶段 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 观察法 、 调查法 、 实验法 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发展的普遍性 。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 发展速率 、 特色和风格 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 谈话法 、 问卷法 、 测量法 和 产品分析法 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实证研究法 和 理论研究法 两大类。

1)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

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Ø 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

Ø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Ø 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但这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难易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影响。此外,若研究控制不当,容易造成虚假结果。

Ø 纵向法的最大有优点在于可以是研究者随着时间的进程,直接测量个体变化的速率,取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纵向研究对于探索某种心理现象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和发展快慢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研究耗时费力,对象又是缺乏典型性,且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2(第3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 分)

1.直觉行动思维

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3.记忆策略

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

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记忆恢复

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39 分)

1.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 具体性和形象性 、 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

2.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 听力损伤 的普遍原因。

3.对于婴儿来说 身体 和 心理 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4.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视力 。

5.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 视觉偏爱 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6.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 自传体记忆 。

7.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 得以协调 ,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 组织起来 。

8.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 气质 有重要联系。

9.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 幼儿期 。

10.尽力减少环境中的 噪音 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11.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 无意记忆 为主。

1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 直觉行动思维 在先, 具体形象思维 随后, 抽象逻辑思维 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3.多通道知觉主要指 视觉—听觉 、 视觉—触觉 、 视觉—动觉 之间的联合。

14.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 色盲 。

15.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 知觉研究 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 先 上下 , 再 前后 ,然后是 左右 。

17.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 变换 、易 冲动 、易 感染 、易 暴露 的特点。

18.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思维的 直观性和行动性 特点。

19.皮亚杰根据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将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 6 个子阶段。

20.学前儿童晚期时其思维出现了 抽象逻辑思维 的萌芽。

21.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 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22.儿童记忆策略的表现有 视觉复述策略 、 特征定位策略 、 复述策略 、 组织性策略 、 提取策略 。

23.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 去自我中心化 。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

1.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Ø 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Ø 身体的分离包括与父母过早的离别等,心理的分离包括情感剥夺、精神虐待、在团体中受排斥、不为集体接纳等。

Ø 有时孩子和分母的长期分离会产生极度的悲伤。

Ø 新入园儿童的“入托分离性焦虑”

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Ø 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就这个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转的。但这这三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事实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

Ø 学前儿童(主要是幼儿阶段)的思维结构中,特别明显地具有三种思维方式同时并存的现象。这时,在其思维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但当遇到简单而熟悉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而当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困难程度较高时,又不得不求助于直觉行动思维。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 分)

试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Ø 思维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而且思维的发生、发展引起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

Ø 思维的的影响并不局限在认识领域,它还渗透到情感、社会以及个性的各个方面

Ø 思维的发生于发展使儿童的心理开始成为具有一定倾向的、稳定而统一的整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3(第4至5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共12 分)

1.自我中心语言

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2.同伴关系

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3.亲社会行为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4.自我中心语言

同1

5.依恋

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6.移情

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0.5 分,共23 分)

1. 角色游戏 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2.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 六 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3.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 焦虑—回避型 、 安全型 、

焦虑—反抗型 、 紊乱型 。

4.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 蝌蚪人 。

5.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语音 、 词汇 、 语法 、 口语表达能力 以及 语用技能 的发展等方面。

6.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 前道德阶段 (0—2岁)、 他律道德阶段 (2—7岁)、自律道德阶段 (7—12岁)。

7.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 使用不当 , 或者是 家长本身 的原因造成的。

8.操作性游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 、 结构性游戏 三个发展阶段中。

9.儿童的社会化语言有 适应性告知 、 批评和嘲笑 、 命令、请求和威胁 、 和 问题与回答 。

10.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音乐的感知者 、 表现者 和 欣赏者 的角色。

11.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 积极词汇 。

12.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 工具性侵犯 ,一种是 敌意性侵犯 。

13.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 教师 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14.喜欢的 物体 和 颜色 是儿童评价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

15.自我中心语言分为三个范畴 重复 、 独白 、 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

16.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 独自游戏 、 平行游戏 、 联合游戏 和 合作游戏 。

17.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 水平 关系比 垂直 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持久。

18.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 社会性 行为。

19.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 消极词汇 。

20.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 母爱 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36 分)

1.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 P160

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 :

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和 合作游戏 。

2.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Ø 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Ø 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Ø 句子机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Ø 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3.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

扮演着音乐的感知者 、 表现者 和 欣赏者 的角色



4.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Ø 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制定的

Ø 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

Ø 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

Ø 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

Ø 单方面做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5.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Ø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宗传播媒介等

Ø 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对情景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

Ø 移情

Ø 强化

6.气质与儿童情绪调控的关系?

Ø 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联系。

Ø 由于气质不同,有些儿童主导情绪积极,容易与成人配合;

Ø 也有些儿童主导情绪不稳定,难易与成人合作。

Ø 大部分儿童要到10岁才能形成一套恰当的亲故控制技巧。

7.玩具及电视对儿童发展有何影响?

Ø 玩具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Ø 儿童的活动空间过小或者没有足够的玩具,儿童之间容易起冲突。

Ø 儿童较长时间收看电视节目,自主活动时间减少,会阻碍儿童思维的活动,易形成刻板的、模式化的行为方式。

Ø 儿童会模仿电视中的如暴力这样的反社会行为。

8.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Ø 一个儿童在教室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地影响到同伴对这个儿童的评价。

Ø 米勒发现教室对儿童的特征和价值的认可曾度会通过一种复杂的方式影响其他儿童对这个儿童的接纳性。

Ø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Ø 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儿童的影响。

9.儿童评价一幅画的标准是什么?

Ø 喜欢的物体和颜色是儿童评判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

Ø 儿童喜欢一幅画的的首先是因为他们喜欢图画中所画的对象。

Ø 颜色是儿童喜欢一幅画的第二个理由。









四、论述题(每小题3 分,共9 分)

1.试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P154

Ø 兴趣指引 】 学前儿童喜欢游戏,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游戏的内容有强烈的兴趣。

Ø 注意力集中 】 在游戏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在游戏上的,没什么外在的干扰可以组织他们对游戏的投入,而且儿童在游戏中的高度注意力,也使得他们在游戏中思维尤其活跃、想象力丰富。

Ø 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前儿童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能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在游戏中他们能尽情地体验着愉悦及欢乐的积极情感,以及体验到那种战胜恐惧和不安的快乐。

Ø 自由性】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是自由的、主动参与的,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游戏,没有很多外在的、多余的规则,此外游戏中儿童不用担心需要实现什么目的,游戏没有目标压力。

Ø 假想与真实的转换 】 游戏中发生的事情很多都是学前儿童假想出来的,特别是在象征游戏中,他们经常需要发挥想象力,来充实游戏。当有细细过程中的假装部分出现问题时,儿童通常会跳出假想,回到真实的现实情境中去解决问题。一旦错误纠正,游戏又回到假想状态。

Ø 人与人(物)的交流 】 在社会性游戏、象征性游戏中是非常普遍的,当孩子们需要在一起做游戏时,需要分配角色,这时就需要协商和交流;不仅如此,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海发生人与物的交流,比如在独自游戏中需要与玩具进行交流。

Ø 各方面能力的延伸 】 游戏能在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搭建一个发展的支架,使其在自我控制、语言使用、记忆和与他人合作方面延展自己的能力。

2.试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婴儿早期的依恋质量可以预测他们在幼儿至成人期的行为。安全依恋的婴儿到有幼儿期仍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人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到小学期仍然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情感联系;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则较多的发展处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对情感发展的影响】 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反之,可能成为一个缺乏来自依恋力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安全依恋儿童的认知通常也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对于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安全依恋的儿童能热情主动地接近问题,乐于求助,寻求合作;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表现为对问题不感兴趣,很容易失望、放弃问题,忽视成人的指导等消极的情绪反应。

3.试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 皮亚杰论述了同伴关系在社会能力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情感共鸣使儿童获得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在儿童语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并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 儿童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儿童才能认知到他人的意愿、需要、情感,同时确定自己相对于同伴的角色和地位,从而帮助儿童区自我中心,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

【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儿童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需要的满足更多地从一般的同伴集体中获得。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情感上得到同伴的支持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 分)

1.琳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楚楚动人,但是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一次,班里开展“好朋友”主题活动,琳琳的“朋友树”上挂着许多好朋友的名字,老师问琳琳,你的好朋友是谁?琳琳说是明明,可明明却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 琳琳又说嘟嘟是她的好朋友,嘟嘟又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一连说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否定了。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Ø 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教养方式;身体吸引力;行为特征;认知能力;教师的影响等。

Ø 行为特征是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之一,行为特征是儿童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儿童个体之所以交往成败不同、同伴地位各异,主要是因为这些儿童具有冥想不同的行为表现。

Ø 研究表明受欢迎的儿童,是因为他们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而不受欢迎的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往往是比较笨拙和不明智的,他们尝试加入群体活动那个,但是往往被令人讨厌的特征拒之门外,而且由于害羞,他们大多自己玩,很少见到他们表象自己。

Ø 该案例中的琳琳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虽然她认为很多人都是自己的好朋友,但是正是这些特征,使其他小朋友都否认和琳琳是好朋友。



2.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Ø 这是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的表现,倩倩将小毯子看成是获取心理安全的替代物。

Ø 儿童依恋的表现(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跟随等);

Ø 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情感、认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认真对待。

Ø 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给予更多的关爱,包括生体上的触抚和语言、目光上的交流等,使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学前儿童心理学作业4(第6至7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8分)

1.性别稳定性

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2.观察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9分)

1.气质有 类型 的差异而无 好坏 的区别, 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 积极 一面和 消极 一面。

2.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 基因 决定的时间表。

3.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儿童3岁时开始意识到 愿意 和 应该 的区别。

4.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 依从性评价 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5.教育既要 适应 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 促进 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6.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 内心品质 的评价。

7.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 容易抚育型 、 抚育困难型 、 启动缓慢型 。

8.观察他人的过程有 注意 、 保持 、 运动复现 、 强化和动机 等4个组成部分。

9.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自我评价 的发展。

10.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叫作儿童 现有发展水平 ,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称作 最近发展区 。

11.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 自我意识 发展的重要标志。

12.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 准备状态 。

13.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 主观情绪性 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14.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 好动 、 好奇、好问 、 好模仿 、 好冲动 。

三、简答题(每小题6 分,共30 分)

1.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

Ø 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Ø 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Ø 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2.消极强化与惩罚有什么不同?

Ø 消极强化是指当刺激减少后,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反而增加;

Ø 惩罚是指给予刺激,以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或消除行为的再次发生;

Ø 消极强化是为了增强行为、激励行为,而惩罚时企图消除行为,两者目的不同。

3.研究儿童气质有什么意义?

Ø 气质有类型之别,但没有好坏之分,即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

Ø 学前儿童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4.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P190

Ø 生物取向阶段6-8岁

Ø 社会取向阶段9-13岁

Ø 心理取向阶段14-18岁

5.格塞尔学派提出哪些教育的忠告?

Ø 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Ø 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Ø 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Ø 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四、论述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

记得好像在力比多学院(libidos.cn)心理学论坛上有,上边有很多心理学书籍和答案可以下载。但是具体忘记了,楼主你自己去看看吧。

  •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四章作业答案
    答: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试题吧。呵呵,标准答案1.回答要点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教养方式;身体吸引力;行为特征;认知能力;教师的影响等。同伴关系的功能: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回答要点再...
  • 行动研究法的特点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
    答: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专科) 怀化电大:文湘雪 作业1 1-4章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
  • 大哥~2011年1月期末考试“儿童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能给我一份...
    答: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学前末期 二、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1.横向研究 12.气质 13.社会性参照 14.自我中心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 10分,共40分)15.请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 大一学前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专科
    答: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个体心理发展 2.知觉 3.自传体记忆 4.自我中心 5.社会性游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
  •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自测题10
    答:、 简答题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小学儿童发展和教育领域里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兼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两大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心理学...
  •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练习题(1)
    答:心理发展只不过是这些先天东西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包含了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两部分,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相互制约。2.【参考答案】(1)根据材料的描述,该名...
  •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练习题(4)
    答: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儿童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3、认知发展理论——发生认识论是()提出的。A.格赛尔 B.华生 C.班杜拉 D.皮亚杰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毕生研究儿童认知...
  • 幼儿学前教育参考文献
    答:[14]胡瑛.对我园实施混龄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5(Z6)幼儿学前教育参考文献2 [1]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45.[2]曾昭文.儿童亲社会行为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儿童性格的年龄特点有哪些?
    答:5、6岁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己、对事物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