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章字公甫文言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04

1. 文言文《明史.陈献章》汉语翻译

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人.参加了正统十二年的乡试,又考礼部的官职(不确定),但没考上.就跟着吴与弼讲学授课.过了半年回家,读书日夜不停.盖了一座阳春台,在里面静静坐着,几年没有出过门.过了很久,又到太学游学.祭酒邢(不知道叫啥)让他试着写了一首诗《此日不再得》应和杨时,看了惊叹说:“龟山(杨时,字中立,因晚年隐居龟山,世称龟山先生.)也不如你啊.”就在朝廷中宣扬,认为一代学术大家出现了.从此以后名震京城.给事中贺钦听了他的谈吐议论后,当天就直接向皇帝上书辞官,把陈献章当做自己的老师来侍奉他.陈献章回乡后,天天都有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学者(拜访).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共同举荐他,他就被征召去了京城,让他到吏部考核,但是他多次称病不去,上书乞求告老还乡,(最终)被授予了翰林院检讨的官职回乡了.到了南安的时候,知府张弼怀疑他被授予官职,和自己不一样(这一处也不确定).陈献章就对他说:“吴与弼先生以布衣百姓的身份被石亨举荐,之所以不接受官职而只求能看一看那些珍稀的藏书,是希望使皇上明白事理.当时的宰相却不明白,先命令他接受官职然后才能看书,大大的违背了先生的本意,于是坚决地走了.我以国子生的身份等候选用,怎么敢说谎话来沽名钓誉呢?”从此他又屡次被举荐,但是最终没去.。

2. 陈献章的《道学传序》原文及翻译

道学传序

陈献章

自炎汉迄今,文字记录著述之繁,积数百千年于天下,至于汗牛充栋,犹未已也。许文正语人曰:“也须焚书一遭。” 此暴秦之迹,文正不讳言之,果何谓哉?广东左方伯陈公取元所修《宋史?列传》中《道学》一编镂板,与同志者共之。《宋史》之行于天下有全书矣,公复于此留意焉。噫,我知之矣。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后世由圣门以学者众矣,语忠信如圣人,鲜能之。何其与夫子之言异也?夫子之学,非后世人所谓学。后之学者,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天之所以与我者,固懵然莫知也。夫何故?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宜君子之忧之也。是故秦火可罪也,君子不讳,非与秦也,盖有不得已焉。

夫子没,微言绝。更千五百年,濂、洛诸儒继起,得不传之学于遗经,更相讲习而传之。载于此编者,备矣。虽与天壤共弊可也。抑吾闻之:《六经》,夫子之书也;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六经》一糟粕耳,犹未免于玩物丧志。

今是编也,采诸儒行事之迹与其论著之言,学者苟不但求之书而求诸吾心,察于动静有无之机,致养其在我者,而勿以见闻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圆不测之神,一开卷尽得之矣。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此野人所欲献于公与四方同志者之芹曝也。

承公命为序,故及之。公名选,字士贤,浙之临海人。先公勿斋先生宰新城,遗爱在民。公称其家学云。

(《宋史》卷427)

[注]①芦曝:谦词,谓所献微不足道。

自汉朝以来,有文字记录的著作繁多,在世上累积几百上千年,达到汗牛充栋的地步,还没有停止。许文正对人说:“还必须再来一次焚书。”“焚书”这是残暴秦王的行为,文正不忌讳谈它,实际上说的什么意思呢?广东左方伯陈公选取元代编修的《宋史?列传》中的《道学》一编刻版印刷,和对此有共同兴趣的人一起研究。《宋史》有全书在世上通行,而陈公又只专注这一编的研究。唉,我知道他的本意啊。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后世跟从儒家学习的人就多了,但说到像孔子一样忠信,就很少有人具备了。为什么和孔子的话有这样的差别呢?孔子所说的学习,不是后世之人所说的学习。后世求学的人,只是记忆背诵罢了,只是讲究词章罢了。这样,上天所给予读书人的,本来就是茫然无知的了。什么原因呢?士人们流连于众多典籍之中,而探求研究不够深入专一,耳目被各家之说所迷乱,自己的智慧因而受到压抑和窒息,君子担忧这些是应该的啊。所以,秦王焚书是有错误的,君子却不忌讳谈它,不是赞成秦王的做法,大概是不得已啊。

孔子死后,他精深的言论也就消失了。经过一千五百年,周敦颐、程颢和程颐等许多学者相继兴起,在遗留下来的典籍中找到没有流传的经学著作,重新宣讲学习并传授它。载于这一编中的,已经很齐备了。既使同天地一起共享也是可以的。但是我却听说:《六经》是孔子的著作;学习的人如果只是诵读它的文字而忘记它的精神实质,那么,《六经》就只是一种糟粕罢了,仍然不免于在读书中丧失自己的本心。

如今《道学》这一编,杂采了众多学者做事的行为和他们著作中的言论,研究学习的人如果不但探求书中的精神,而且在其中探求自己的内心,对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进行观察,致力内在自我的修养,而不是用眼见耳听的东西扰乱内心,除去耳目这些表面的繁琐的功用,保全心中圆融奇妙的智慧,那么,一打开书卷就会有所收获了。这不是说从书中的得到了真谛,而是说找到了真实的自我。所以,用我心去读书,随处都可以有收获;只用书来增加我的见识,那么放下书卷就会茫然无知。这是我所想献给陈公和各地同仁的浅薄的见解。

承蒙陈公命我作序,所以写下这些话。陈公名选,字士贤,浙江临海人。他的父亲曾在新城作县宰,对百姓的关爱深厚。陈公自称这是他的家学内容。

3. 吴麟徵家诫要言的译文

吴麟徵:《家诫要言》学习应谦虚,做事要准备 ,对自己长期严要求,有大用向不要靠积蓄。

不要被财货迷惑,不要被妻子儿女惑乱。不要让长辈怀疑,不要让父母怨怒。

争目前的事,就忘了远大的目的;加深了儿女情怀,就使英雄气概短少了。 多读书就气清,气清就精神正,神正就出现吉祥的事了,老天保佑着;读书少身体就空虚,身体空虚邪气就进来了,邪气进来就会作恶,忧患也就来了。

通三才的人叫做儒,常常愧疚在天地间立身做人;具备各种善行就能做士,怎么能宽恕自己责备别人。光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别人,光听到别人的过错听不到自己的过错,这是闯祸的根本。

所以自私的念头萌生就铲除它,谗谀的人到了就赶走他。邓禹十三岁就杖策给光武帝当谋士,孙策十四岁就成为英雄,所忌的是行步懈怠不能前进。

你们这一辈碌碌无为学习儒家的经典的析解句读。还达不到乡里小儿的水平。

人的度量相差很多,岂止是什伯而已乎!拜老师、交朋友应当以老成庄重、实心用功的为好,如果交那些浮薄好动的人,不但无益反击有损,坚决不适宜交朋友。当今多事,参加科举考试之外,还应当使学业进步。

碌碌无为地度日,少年时光容易过去,难道不可惜吗? 【原文】 秀才本等 ①,只宜暗修积学 ②,学业成后,四海比肩 ③。如驰逐名场 ④,延揽声气 ⑤,爱憎不同,必生异议。

秀才不入社 ⑥,作官不入党 ⑦,便有一半身分。 熟读经书,明晰义理,兼通世务。

世乱方殷 ⑧,八股生活 ⑨,全然岭淡。农桑根本之计,安稳著数 ⑩,无如此者。

诗酒声游,非今日事。 才能知耻,即是上进。

鸟必择术而栖⑪,附托非人者⑫,必有危身之祸。 见其远者大者,不食邪人之饵,方是二十分识力。

男儿七尺,自有用处,生死寿夭,亦自为之。 语云:身贵于物。

汲汲为利⑬,汲汲为名,俱非尊生之术⑭。 人心止此方寸地,要当光明洞达,直走向上一路。

若有龌龊卑鄙襟怀,则一生德器坏矣。 立身无愧,何愁鼠辈。

打扫光明一片地⑮,囊贮古今,研究经史,岂可使动我一念。此七字真经也。

功名之上,更有地步,义利关头,出奴入主⑯,间不容发。 少年作迟暮经营⑰,异日决无成就。

少年人只宜修身笃行,信命读书,勿深以得失为念,所谓得固欣然,败亦可喜。 对尊长全无敬信,处朋侪一味虚骄⑱,习惯既久,更一二十年,当是何物? 【注释】 ①本等:本分、分内之事。

②暗修积学:默默地修养德行,不懈地研求学问。 ③四海比肩:和天下著名学者齐名。

比肩:并肩。 ④驰逐名场:在名利场中奔逐钻营。

⑤延揽声气:交接和招揽同党。 ⑥社:明末的文社。

⑦党:朋党、派别。 ⑧殷:盛,深重。

⑨八股:八股文,科举考试的文体程式,因正文由四节对偶文句合计八小股组成,故名。是明清时士子必修的功课。

⑩著数:手段、方法。 ⑪鸟必择木而栖:语本《左传》。

⑫非人:行为不正的人,指不适当的人。 ⑬汲汲:地追求。

⑭尊生:保重生命。 ⑮保持心胸的光明磊落。

地:心地,佛教以心为地。 ⑯出奴入主:在义、利之间的取舍。

⑰年轻时不想有所作为,却做一些暮气沉沉的事情。 ⑱朋挤:朋友和同辈。

嘘骄:虚浮而骄衿。 【原文】 交游鲜有诚实可托者,一读书则此辈远矣,省事省罪,其益无穷。

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 ①,则一生人品坏矣。 制义一节 ②,逞浮藻而背理害道者比比,大抵皆是年少,姑深抑之。

吾所取者,历练艰苦之士。 多读书达观今古,可以免忧。

立身作家读书 ③,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身可无悔尤。我以善病,少壮懒惰,一旦当事寄 ④,虽方寸湛如 ⑤,而展拓无具 ⑥,只坐空疏卤莽,秀才时不得力耳。

迩来圣明向学 ⑦,日夜不辍,讲官蒙问,虽多不能支 ⑧。东宫亦然 ⑨。

一日宫中有庆暂假,皇上语阁臣曰:“东宫又荒疏四五日矣。”汝辈一月潜心攻苦,能有几日?欲望学问之成,难矣! 士人贵经世 ⑩,经史最宜熟,工夫逐段作去,庶几有成。

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切须鼓舞作第一等人勾当⑪。

真心实作,死不可图之功。 竹帛青史⑫,岂可让人! 不合时宜,遇事触忿,此亦一病。

多读书则能消之。 忠信之礼无繁,文惟辅质⑬;仁义之资不匮,俭以成廉⑭。

【注释】 ①权宜:随事势而灵活变通、见风使舵。诡随:诡诈多变。

②制义:即八股文。 ③作家:理家。

④事寄:担当事任,此指承继了家业。 ⑤方寸湛如:心地纯厚清醒。

⑥展拓无具:没有发展和开拓的才能。具,才具,能力。

⑦迩来:近来。圣明:指明毅宗朱由检。

⑧不能支:不能应付。 ⑨东宫:皇太子住东宫,故以东官称太子。

⑩经世:治理世事。 ⑪勾当:事情。

⑫竹帛青史:竹帛、青史均指史书。此谓青史留名。

⑬忠诚信实的制度、礼节,不需要繁琐、藻饰,文彩是次要的,它只是礼节内容的补充。 ⑭一个人只要不缺乏仁爱和正义的资质,俭约便可成就廉洁。

【原文】 海内鼎族 ①,子姓繁多 ②,为之督者 ③,其气象宽衍疏达 ④,有礼法而无形畛 ⑤,有化导而无猜刻,故一人笃生 ⑥,百世?郁 ⑦,以酝酿深而承藉厚也。水清无鱼 ⑧,墙薄亟裂 ⑨。

车鉴不远 ⑩,尚其慎旃⑪! 莫道作事公,莫道开口是,恨不割君双耳朵,插在人。

4. 文言文,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

文章出自《金史 》列传·卷四十八

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曾祖锡仕金,以济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应奉。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泰和中,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船运至都。升两阶,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

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夏人连陷邠、泾,陕西安抚司檄玉以凤翔总管判官为都统府募军,旬日得万人,与夏人战,败之,获牛马千余。时夏兵五万方围平凉,又战于北原,夏人疑大军至,是夜解去。当路者忌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先是,华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绝,谋举兵入援,而玉恃其军为可用,亦欲为勤王之举,乃传檄州郡云:“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赂,继缘二帅贪固威权。”又云:“裹粮坐费,尽膏血于生民。弃甲复来,竭资储于国计。要权力而望形势,连岁月而守妻孥。”又云:“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而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公直一军行有日矣,将有违约、国朝人有不从者,辄以军法从事。京兆统军便谓公直据华州反,遣都统杨珪袭取之,遂置极刑。公直曾为书约玉,玉不预知,其书乃为安抚所得。及使者觇玉军,且疑预公直之谋,即实其罪。玉道出华州,被囚,死于郡学。临终书二诗壁间,士论冤之。

子不疑,字居之。以父死非罪,誓不禄仕。藏其父临终时手书云:“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沉。儿可无虑。世乱时艰,努力自护,幽明虽异,宁不见尔。”读者恻然。

5. 汤海秋传文言文翻译

翻译:海秋姓汤名鹏,是湖南益阳人,道光三年中了进士。

起初担任礼部主事,年刚二十,自负才气。写的文章深刻奇特,大家对他的才华感到惊讶,调任军机章京。

补任户部主事,转任贵州司员外郎,提拔为山东道监察御史。汤海秋在军机处(任职),能够看到全国各地(呈送)的奏章,又曾在户曹任职,熟悉官场事务,情绪微昂,有担负当世(重任)的志向。

每次给高官写信,经常发表各种见解。等到担任御史,二十天上了三篇奏章。

有个担任尚书的宗室叱责某官员,旁人跟风批评,皇上搁置了尚书的奏章。海秋认为官员如果有过失,应当交给有关部门来处理,不可像对待仆人一样侮辱他;长此以往,大臣慢慢会形成威福之势,(对这种做法)如果处理过轻,不足以起到警告作用,并且引用嘉庆年间的旧事作为证据。

皇上认为海秋不能胜任言官的职责,罢了他的官,让他回户部继续担任员外郎。当时,海秋正打算上奏,文章很有见解。

但他还没来得及上奏,就改任了官职,他看到自己的主张不能被采纳,于是发愤著书,想把自己的主张在天下显露、陈述出来,写了《浮邱子)九十一篇。一篇文章数千字,遍论治国之道及其他学术文章;有《明林》十六卷,指出前代得失;《七经补疏》,晓明经义;《止信笔初稿》,记录了很多的传说或事实。

所有的作品都给人看,惟有《止信笔初稿》,几乎没人见过。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人看),他答:“这是藏在石室里的书啊。”

英国入侵,沿海各省闹心。皇上两次下令,没有结果,最终还是和英国谈判通商。

海秋大怒,无奈已经被罢黜,不能给朝迁进言,却犹然分条上书,谈了三十事,通过尚书转奏给皇上。主掌朝政的大臣说:“这是书生之见罢了!”皇上虽然召见海秋,却什么也没问他,只是告诉他,我已经知道了。

海秋这时已经改任本部四川司郎中,朝廷竟没有考核他。海秋感慨郁抑,所作的诗经常充满悲愤沉痛。

二十四年七月去世。年四十四。

海秋从小就写文章,才气出众。刚中进士时,所写的作品,人们争着传诵他的稿子,几乎洛阳纸贵。

海秋说:“这些文章不足一提啊。”取法汉魏六朝到唐人的诗歌,摩仿他,一定要一模一样,完全具备它的形体特征,已经付印的有三十多卷。

又喜欢写文章,曾经对他的友人说:“汉朝以后的作者,有的专门擅长文辞,但在义理、时务方面不足;有的精通义理、明晓时务,但无文采;二者兼有的只有唐时的陆宣公、宋时的朱子罢了。我想效法古人,以二公为目标。”

他的观点就是这样的。姚莹说:有人凭借宗室尚书的亲近尊贵,令举朝之人不敢呼吸,但海秋却敢放言弹劾他,可见他的刚硬风骨。

他又与宜黄黄树斋、歙徐廉峰及亨甫用诗相交。我仍然记得他来狱中探望我,等我出狱后,又与大家为我置酒相庆,又一同赴亨甫之丧,依依不舍地送我出都门时的情景。

转眼二十年间,人生浮沉生死竟如此,好痛啊!原文:海秋汤氏名鹏,湖南益阳人,道光三年进士。初为礼部主事,年甫二十,负气自喜。

为文章震烁奇特,诸公异其才,选入军机章京。补户部主事,转贵州司员外,擢山东道监察御史。

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每致书大吏,多所议论。

及为御史,再旬而章三上。有宗室尚书叱辱满司官,其人讦之,上置尚书吏议。

君以为司官朝吏,过失当付有司,不可奴隶辱之;此臣作威福之渐也,吏议轻,不足以儆,援嘉庆中故事争之。上以为不胜言官任,罢回户部员外。

而君方草奏,大有论建。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为《浮邱子》九十一篇。

篇数千言,通论治道学术;《明林》十六卷,指陈前代得失;《七经补疏》,明经义;《止信笔初稿》,杂记见闻事实。诸作皆出示人,惟《止信笔初稿》人多未见。

或问之,曰:“此石室之藏也。“英夷事起,沿海诸省大扰。

上再命将无功,卒议抚通市。君愤甚,已黜,不得进言,犹条上三十事于尚书转奏焉。

大臣用事者曰:“书生之见耳!”上虽召见君,而无所询,报闻而已。君是时已更为本部四川司郎中,京察亦竟不得上考。

君感慨郁抑,诗多悲愤沉痛之作。二十四年七月卒。

年四十四。君少为文,有奇气。

初成进士,所为制艺,人争传其稿,市肆售之几遍。君曰:“是不足言文也。”

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拟之,必求其似,务备其体,已梓者三十馀卷。又好为文,尝谓其友人曰:“汉以后作者,或专工文辞,而义理、时务不足;或精义理、明时务,而辞陋弱;兼之者惟唐陆宣公、宋朱子耳。

吾欲奄有古人,而以二公为归。”其持论如此。

姚莹曰:以宗室尚书之亲贵,举朝所屏息者,而君倡言弹之,亦见骨鲠之风矣。君又与宜黄黄树斋、歙徐廉峰及亨甫以诗相驰逐。

犹忆君探余狱中,及出狱后,与诸君置酒相贺,又同治亨甫之丧,依依送余出都门时也。俯仰二十年间,升沉存殁若此,悲夫!此文出自道光年间·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

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

6. 端章甫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出自:《论语·先进》

原文: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释义: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端,古代礼服的名称。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两个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扩展资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些,人家不用我了。你们经常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愿意学习罢了。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春衫。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有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小的赞礼人,那谁能去做大的赞礼人呢?”



  • 陈献章《道学传序》原文和译文
    答:陈献章《道学传序》原文和译文 自炎汉迄今,文字记录著述之繁,积数百千年于天下,至于汗牛充栋,犹未已也。许文正语人曰:“也须焚书一遭。”此暴秦之迹,文正不讳言之,果何谓哉?广东左方伯陈公取元所修《宋史?列...
  • 翻译文言文 快
    答: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人。参加了正统十二年的乡试,又考礼部的官职(不确定),但没考上。就跟着吴与弼讲学授课。过了半年回家,读书日夜不停。盖了一座阳春台,在里面静静坐着,几年没有出过门。过了很久,又到太学...
  • 明史陈献章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答: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人。***陈献章***参加正统十二年的乡试,考中举人,两次参加礼部会试,但没考上。就跟着吴与弼学习,过了半年回家,读书日夜不停。他盖了一座阳春台,***在***阳春台中静静***心***地坐着,几年***专心读书*...
  • 《明史·陈献章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答: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人。(陈献章)参加了正统十二年的乡试中举,二次参加礼部的会试,但都没有考中。跟随吴与弼讲学授课。过了半年回家,读书日夜不停。(陈献章)建造阳春台,(在)阳春台中静静(心)地坐着,几年(专心读书),足不出户。...
  • 春来更有好花枝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人虽年老却碰上好时代,春天来了更会有美丽的花枝向你招手。比喻人老心不老,岁月天天好,充满对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这句诗词出自明代陈献章所创作的七言律诗《元旦试笔》。完整原文如下: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
  • 卧游上游庄湛民泽 其二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黄云之高高几何,黄云山人发浩歌。短响入云白雪曲,长裙拖地赤藤蓑。(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
  • 九日马默斋送姑苏酒至次韵奉答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姑苏一壶酒,九日到山开。即事焉能赋,颓龄漫爱杯。(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
  • 咏物诗——《题画兰》
    答:陈献章(1428—1500)明代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明代硕儒,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一个有自己特点的学派,史称江门学派。字公甫,号石斋,别号碧玉...
  • “祭酒邢让试和杨时《此日不再得》诗一篇,惊曰:“龟山不如也””的...
    答: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人。参加了正统十二年的乡试,又考礼部的官职(不确定),但没考上。就跟着吴与弼讲学授课。过了半年回家,读书日夜不停。盖了一座阳春台,在里面静静坐着,几年没有出过门。过了很久,又到太学...
  • 病未足羞,无病吾忧原文及翻译,病未足羞,无病吾忧原文及翻译
    答:白沙:明朝学者陈献章,广东新会人,字公甫,由于隐居白沙里,因此世人就称他为“白沙先生”,于明正统十二年进士及第,然而并未因此踏入 仕途,被誉为“活孟子”。著有《白沙集》十二卷传世。【评语】一个有大志、有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