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生理特点,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1
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一)什么是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二)婴幼儿运动系统有什么特点

1.骨骼

(1)骨骼在生长:婴幼儿在不断长个子,也就是说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长骨骼就需要钙、磷为原料。同时还需要维生素 D,使钙、磷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营养和阳光是婴幼儿长骨骼所必需的营养(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制造出维生素 D)。另外运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

(2)婉青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但要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

C3)骨盆还没长结实,婴幼儿的骨盆和成人不同,还没长结实。在蹦蹦跳跳时,要注意安全。比如,幼儿从挺高的地方往硬地上跳,就可能伤着骨盆的骨头,使骨盆变形。

(4)骨头好比鲜嫩的柳枝:成人的骨头好比干树枝。不易弯曲。而婴幼儿的骨头硬度小,好比鲜嫩的柳枝,易发生弯曲。所以,要注意培养幼儿有好的姿势。

(5)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脊柱是人体的“大梁”,主要的支柱。

那么,人体的这根“大梁”,是不是一根直直地“顶梁柱”呢?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脊柱有了这几道弯曲,在人体做走、跑、跳等运动时,就更具有弹性,可以缓冲从脚下传来的震动,保护内脏,当震动传到头部时也就微乎其微了,有了弹性也更能负重。否则,若脊柱真是一根“直棍儿”,跺一下脚,也会把脑子震了,肩挑重担也成为空话。

上述生理性弯曲是随着小孩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生后2~3个月会抬头了,形成颈部前弯;6~7个月会坐了,形成胸部后弯;开始学走路,形成腰部前弯。但要到发育成熟的年龄,这些生理性弯曲才能完全固定下来。在脊柱未完全定型以前,不良的体姿可以导致脊柱变形,发生不该有的弯曲,脊柱的功能也将受到影响。体姿,即坐、立、行时身体的习惯姿势。应从小培养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预防脊柱变形。坐着时,两脚平放地上,不佝着背,不耸肩,身子坐正:站着时,身子正,腿不弯,抬头挺胸;走路时,抬头挺胸,不全身乱扭。健美的体姿不仅使人看上去有精神,还可预防驼背和脊柱侧弯。

另外,长时间用单肩背书包会使脊柱两侧的肌肉和韧带得不到平衡发展,形成一侧肌肉、韧带过度紧张,导致脊柱侧弯(从后面看,脊柱某一段偏离中线,向左或向右弯曲)。

2.肌肉

(1)容易疲劳:婴幼儿肌肉的力量和能量的储备都不如成人,很容易疲劳。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要适时让幼儿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幼儿会跑、会跳了,可是画条直线却挺费劲儿,这与不同的肌肉发育早晚有一定关系。

3.关节和韧带

(1)勿猛力牵拉婴幼儿的手臂:婴幼儿的肘关节较松,容易发生脱臼(俗称掉环)。

当肘部处于伸直位置时,着被猛力牵拉手臂,就可能造成“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发生“牵拉肘”,常常是因为大人在带幼儿上楼梯、过马路等情景时,或给婴儿穿脱衣服,用力提拎,牵拉了他们的手臂所造成的。

肘部受伤后,手臂不能再活动。经医生复位后,还要注意保护,以免再次使肘关节受伤。

(2)预防扁平足:婴儿会站、会走以后逐渐出现脚弓。但是脚底的肌肉、韧带还不结实,若运动量不合适,就容易使脚弓塌陷,形成“平脚”。

运动量过大,会使脚底肌肉过于疲劳而松弛;缺乏运动,脚底的肌肉、韧带得不到锻炼,也不会结实。

另外,鞋要合脚。合脚的鞋不仅穿着舒服,还有利于脚弓的发育。

保育工作要点

·组织小朋友在户外活动,运动和阳光是长骨骼的“营养素”

教育小朋友,不要从高处往硬地上跳,避免伤着骨盆。教育小朋友,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预防脊柱变形。勿猛力牵拉小朋友的手臂,以防伤着肘关节。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脚弓的形成。

谢谢各位网友观看,喜欢的点个关注。

  • 幼儿的生理发育有哪些特征?
    答: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是:一、骨骼 1、小儿骨中有机物较成人多,骨的弹性大,可塑性强,且骨骼中软骨较多。因此,容易因姿势不好等原因造成骨骼变形。2、骨膜较厚,骨的再生能力较强。若发生骨折,可能为不完全骨折,即骨折部位还有部分骨膜相连,称为“青枝骨折”。3、婴幼儿颅骨骨化尚未完成,有些骨...
  • 婴儿的生理有哪些特点?
    答:新生儿天生具备一些生理特点,妈妈早了解早放松。 1、新生儿黄疸 80%的新生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眼白、额头的皮肤、脸蛋的皮肤、胸部的皮肤会变黄,使用黄疸经皮测试仪测量发现数值偏高。 这是因为新生儿肾脏功能不全,不能将体内多余的胆红素通过尿液排出,而是残余在体内造成的。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会在7-10天消退,再...
  • 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的特点及规律?
    答:充血较多而含气较少。五、消化系统 1、吸收能力强。2、消化能力较差。3、肠的位置固定较差。人体从出生至成熟,在解剖生理方面,有很多明显的变化。人一出生虽然就已经具有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正如俗语所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幼儿并不是“成人”的缩影,他们有其独特的生理特征。
  • 婴幼儿的生理特征是什么?
    答:由于婴幼儿呼吸功能不成熟,易患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肾脏贮备力差,排尿次数多,1岁时每天排尿15-16次。婴幼儿的另一生理特点是免疫功能低下,防御机制差,因而易感染急性传染病,易引起食物过敏,中毒和感染。婴幼儿的第三个生理特点是智能发育迅速,语言和运动能力不断加强,但识别危险能力不足,...
  • 新生儿的四大生理特征,你家孩子都有吗?
    答:新生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其实新生儿的一些情况都是正常的生理特征,每个孩子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家长不必紧张,比如溢奶,但是一定要注意分清正常的吐奶和生病后吐奶的区别。下面就来和大家讲一讲新生儿还有什么生理现象是应该被新手爸妈们知道的。新生儿系统特点在了解新生儿会出现什么生理特征前,我们先...
  • 0—1岁生理特征
    答:0—1岁生理特征。生理特征是每个年龄阶段有不同表现的特征,人的成长是阶段性的,家长的教育也要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进行变化,这样才有利成长,下面和大家分享0—1岁生理特征。 0—1岁生理特征1 1-3个月宝宝 1、吃奶量指标 母乳宝宝:按需喂养。 5天至满月的新生儿,吃奶间隔一般在2~2.5小时,每天喂奶8~12次左...
  • 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有哪些
    答: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有哪些,婴幼儿在生理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发育非常重要,影响着儿童将来对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技能的掌握情况,生理发育也受许多因素影响,那么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有哪些? 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有哪些1 一、体重和身体尺寸 新生宝宝的体重身长和孕周、妈妈的体重、妈妈孕期营养、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足月宝宝...
  • 0~3岁婴儿期生理特点
    答:0~3岁婴儿期生理特点,大家都知道,每个阶段的孩子的特点都是不一样的,越小的孩子,变化的就越大,变化的也越快,特别是0~3岁这期间的孩子,那么0~3岁婴儿期生理特点是什么呢?0~3岁婴儿期生理特点1 0-2个月:除了通过“哭”来表达需求,这个阶段的宝宝还会用面部表情及肢体动作的变化来...
  • 了解婴儿生理特点的好处有哪些?
    答:1.外观特点 新生儿皮肤呈粉红色,皮肤表面有一层薄白色胎脂。足月儿胎毛不多,仅额面、骶尾部可见;胎毛多,未脱落表示未成熟。由于新生儿的皮肤细嫩,毛细血管丰富,保护功能不强,稍不注意容易损伤,细菌感染后容易发生脓疱疮、疖子和其他病症。新生儿头颅较大,头长占身长1/4,颅缝可能未闭或颅骨...
  • 婴儿的运动技能有哪些
    答:婴儿的运动技能是指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和发展的各种身体动作和协调能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婴儿运动技能:1. 头部控制:婴儿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开始学会控制头部的转动和抬头。这是他们发展其他运动技能的基础。2. 翻身:大约在3-6个月之间,婴儿开始学会从背部翻到腹部,或者从腹部翻到背部。这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