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哲学和心里学的角度分析悲剧与喜剧.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1
怎么样从哲学的角度看待悲剧?

悲剧必然与喜剧相联系而存在,两者是矛盾的共同体,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要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驱动,要化悲剧为力量,正如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化不好为最好。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 在戏剧史上,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其一为英雄悲剧。它往往表现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其二为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其三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与“小人物”相对立的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最后一种其表现的矛盾冲突贯串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 著名的悲剧有许多,如《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哈姆雷特》、《雷雨》、《椅子》等等。 著名的悲剧作家无计其数,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斯特林堡等等。 总之,悲剧最能表现矛盾斗争的内在生命运动,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的光辉的宇宙苍穹,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出人类的无坚不摧的伟大。喜剧 又称“喜”或“喜剧性”。广义是审美范畴之一,狭义上特指戏剧的一个种类。作为美学范畴,喜剧与悲剧相对应,并与丑、笑和滑稽有密切联系和区别,是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喜剧艺术最早出现于古代希腊。从语源学看,“喜剧”一词源于希腊语的“诗篇”和“载歌载舞的欢乐行列”二词。一般认为它主要起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狄奥尼苏斯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后来经“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将其定型化,成为以艺术手段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讽刺和批评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喜剧”一词的涵义逐渐突破了一种戏剧类型的限制,上升成为泛指一切艺术和生活中令人感到可笑的对象的审美范畴。 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过许多有关喜剧的理论。最早把喜剧作为美学范畴加以研究的是亚里斯多德,他在《诗学》中指出:“喜剧的摹仿对象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所谓‘较差’,并非指一般意义的‘坏’,而是指具有丑的一种形式,即可笑性(滑稽)。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例如喜剧面具虽是又丑又怪,但不至引起痛感。”另一古希腊佚名作者的《喜剧论纲》指出:“喜剧是对于一个可笑的、有缺点的、有相当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喜剧来自笑”。这种看法把喜剧当作丑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可笑性或滑稽,对后来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德没有系统的喜剧理论,他试图揭示笑的本质。他认为:“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必然有某种荒谬背理的东西存在着。……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转化为虚无的感情”。 黑格尔从唯心主义辩证法出发,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喜剧理论。他认为,主体性是喜剧的本质特征,也是喜剧性矛盾的源泉。喜剧都具有可笑性,但并非一切可笑性都是喜剧,二者应当加以区别。喜剧的基本特点在于喜剧的主体(人物)追求的不是严肃、重大的目的,而是某种自身微不足道的,没有什么价值的,甚至是虚伪的、自相矛盾的东西。喜剧的主体以一种愉快和自信的心情,凌驾于一切矛盾之上,自以为可以解决一切矛盾,实现一切目的,而实际上由于目的的虚幻和无价值,不得不四处碰壁,必然走向最后的毁灭,然而他并不把这失败或毁灭放在眼里。这同悲剧形成鲜明的对照。悲剧主人公由于坚持善良意志和性格的片面性,追求实体性的目的,他是带着严肃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走向毁灭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喜剧离不开人类的社会生活,其主要特征是“用贪求有内容和有实际意义的外表来掩饰内在的空虚和微不足道。” 鲁迅认为,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把喜剧看作历史发展中新旧两种社会力量斗争的产物,深刻揭示了喜剧的社会本质。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指出,当欧洲历史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情况下,依然保留封建割据的“现代德国制度是一个时代错误,……它向全世界表明旧制度毫不中用;它只是想象自己具有自信,并且要求世界也这样想象”,这种“用另外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的“现代的旧制度不过是真正的主角已经死去的那种世界制度的丑角。历史不断前进,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方式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历史的进程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这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同自己的过去诀别”。并且认为,一切伟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在历史上都会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喜剧出现。” 喜剧的真正王国是人类社会。喜剧是社会生活现象和人的行为所固有的一种审美价值,同时也是对其所做的一种审美评价。喜剧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在自然界里无所谓喜剧。喜剧根源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具有客观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内容。 喜剧与丑有联系又有区别。喜剧的对象是可笑的事物或行动。一切陈旧的、过时的、落后的、反动的事物以真、善、美的伪装掩盖自己假、恶、丑的本质,这无疑是令人可笑的。通过笑,人们可以剥掉其伪装,识破其本质,在精神上否定假、恶、丑,肯定真、善、美。但这只是构成否定型喜剧或讽刺喜剧的一种类型。还有一类“可笑的事物或行动”,并不表现为落后的、反动的、垂死的、丑恶的事物,而是以正面的肯定的事物或行动表现出来。这类“可笑的事物或行动”则构成肯定型的喜剧或歌颂性的喜剧(如《李逵负荆》、《阿凡提的故事》)。西方美学史上不少美学家只强调喜剧与丑的联系,把丑看作喜剧的根源和本质是片面的。 喜剧与滑稽、与可笑性也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喜剧对象的突出特点在于自身的矛盾性,如名不符实、表里不一、反常背理、怪诞离奇、以假充真、自炫为美、小题大作等等,它们都显示出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主观与客观、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等的自相矛盾和不协调,因而令人感到滑稽和可笑。但作为美学范畴,喜剧又不等同于滑稽和可笑,一般来说,滑稽和可笑性的范围或容量比喜剧要大,而喜剧在内容上要比滑稽和可笑重要和深刻。喜剧不但令人感到滑稽和可笑,而且能够体现社会生活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冲突,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内容,能使审美主体在笑声中肯定真、善、美,肯定合乎必然性的理想,否定现实生活中的假、恶、丑。见不出矛盾冲突的孤立的滑稽动作,庸俗低级的笑,胳痒的笑,显然不能归入喜剧的范畴。喜剧的笑是明朗的、高尚的、肯定理想的笑。喜剧的审美价值不在对现实的单纯否定或肯定,而在显示理想对现实的胜利。 喜剧的具体表现形态是十分丰富和多样的,不论日常生活中的喜剧,还是艺术中的喜剧,都有许多变体,如谐谑、揶揄、打诨、嘲笑、怪诞、闹剧、趣剧、幽默、讽刺等等,它们相互间的区别常常是富有弹性的,尚待进一步研究。其中讽刺和幽默是两种最基本的形式。讽刺是否定型喜剧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阶级社会中,讽刺的运用有阶级性,可以用来对付敌人,也可以用来批评人民内部的不良现象。由于讽刺的对象不同,讽刺者的立场和态度不同,讽刺的否定性质和程度也不相同。幽默更多与肯定型喜剧相联系,它不象讽刺那样辛辣,更多一些善意和风趣,但也有轻微的否定性和讽刺意味。幽默更多显示出审美主体洞察事物本质和坚信进步理想的优越性和乐观精神。
参考资料:《戏剧百科全书》

悲剧和喜剧并无明确的界限。一个世界里的悲剧,就是喜剧在另一个世界。
悲剧往往包含了死亡,生离死别,然而看穿这些,死亡也可算是解脱,是升华,是脱离今世的苦难,走向了一个安然的国度。就不必悲伤了。
比如说著名的经典《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算作莎士比亚的“悲喜剧”。为什么是悲喜剧呢?男女主角都死去了,并不能在现实世界里结合,但是他们为了心中的目标选择了他们自己想要选择的方式,即使是死亡,对他们来说就是美丽的值得追寻的。他们有向往的爱情,这通过看似悲惨的方式得到了证实。因为他们的死,家族的冲突也得到了化解,他们遗留下来的后续影响力,激发了美丽的波澜。所以从一个角度看来的悲剧,就是从另一角度看来的喜剧。
从心理上来看,悲与喜也是与本身的心态有关。有些人遇到一点挫折就愁眉不展,有些人磕磕碰碰遭遇不断,却开朗乐观,觉得苦难就是福。
最后提一句我非常喜欢的诗句:“或许纯粹的快乐不够深刻,所以悲的东西更令人难忘。抑或轻易的快乐难得久长,以致美的东西更让人感伤。”的确,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悲与喜虽然看似相对,实为可互相转换的。如果说作为浩瀚宇宙中银河系边缘太阳系渺小的地球上的一个渺小的生物,人注定是可悲的,人生注定充满悲剧,悲伤,不可预测的变换与遗憾...那么看透了悲哀的本质,触碰到深层的悲,也就可以释然,转为内在而发的喜乐了。这样,值得珍惜品味的喜剧总是围绕在我们身边,只要有耐心细心去发现。

存在即虚无!艺术是对此虚无的挑战!是人的价值与意义的意向表达!悲剧是一种力量的内聚,是人类对自我力量的同情——此力量使世界得以照亮!因为人类的存在始终摆脱不了虚无的阴影,所以由此就有一种忧思,此忧思为悲剧埋下了伏笔!但人类的天命不仅于此——人类从沉沦中很快醒悟过来,由此忧思锐变为积极的开拓,这就是伟大的情愫!这种伟大的情愫首先并不为自己做显现,而是通过自我对其他主体的在场——严肃地,深沉地,哭泣着的带着敬意地——把这种情愫把持为自我的!(其实就是自我的)!这就是同情。伟大就是一出永恒的悲剧!那喜剧又是什么呢?喜剧我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悲剧而已!从喜剧的起源上看它晚于悲剧而又是悲剧的延续——它是对存在者的非本真存在的揭示,以唤起我们对如何去存在的思考!悲剧在于创造世界,而喜剧在于理解世界!所以生命本身就是最伟大的艺术,因此它才会是所有艺术的来源!喜剧情感是极端地在运用——通过笑(优越感的外露)——笑自我的软肋(对自我比较的优越)——而达到醒示自我的严肃主题!众生啦——喜剧的主角!

悲剧给人心灵的震撼,喜剧是边笑边看,思想上得到的没有悲剧的多

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喜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包装给人看

悲剧最真实,可靠,可信

  • 读心理学或哲学后你变得更快乐了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1、边际效应——不要过度用一件事情刺激我们情绪 边际效应是指我们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还记得朱元璋的故事,当他肚子最饿的时候,在民间的一碗面被他誉为是最好吃的面,而他后来在皇宫由于天天山珍海味,对于好吃的饭菜免疫力也会逐步下降,反而会怀念曾经那碗饥肠辘辘的面来。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我们...
  • 请从心理学或哲学角度说说人际交往中别人为什么会喜欢你?
    答:但是婚姻时又趋于平淡,所以互相的喜欢程度就会下降。所以你想要别人喜欢你,除了一个好的印象外,还要能保持这个印象,还能在这个基础上表现的更好。另外,反过来应用这个加减原则,你还可以对别人给予更多肯定和赞扬,也能得到别人的欢心。如果还有兴趣,还可以搜索一下人际关系中的黄金与白金原则。
  • ...富士康员工跳楼原因 请懂哲学的高手来分析分析吧 谢谢!
    答:其实自杀,是一种对自己生活的彻底绝望之后做出的一种特殊选择,这种选择的产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实在命理的角度来看,是这个人命运到了最低潮,生命是到了尽头了。因此,他必然会走向这样的选择的道路。但是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的话,就必然跟社会的压力、制度、人际关系各个方面来分析,...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
    答:这句话体现的哲学观点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统一性,指对事物应该通过对规律的约束和把握而后达到个性的最大发挥的和谐平衡状态。出处:春秋·子思《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 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这句话...
    答:还有心里太纠结吃不下饭,是思伤脾,因为中医的脾管消化系统。临床有一些身心疾病,就是说心理、情绪影响身体而致病的,具体机理还不是很明白,例如糖尿病就是身心疾病。所以用生理性、心理学想把这些情绪和身体机能的关系解释清楚可能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人是感情动物,喜怒忧思悲恐惊。
  • 心理学角度分析态度和情绪的异同
    答:2.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3.态度偏判断性,情绪偏体验性。也就是说,我们是有意识的思考态度,而情绪是生理和行为反应,大部分是在无意识情形下发生...
  • 心理学上把喜欢和爱是怎么定义的?
    答:爱情是人类最美好而深沉的情感。目前社会心理学家有关爱情的研究中,美国心理学家鲁宾的研究最负盛名。他认为喜欢于爱慕不同。爱慕并不是加强了极端的喜欢。爱是以一个人对另外一个特定的人物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并以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爱慕对象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爱情有三个特征:一、亲近和依赖的...
  • 哲学问题和心理问题是什么关系?
    答:哲学是开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一把钥匙,掌握了这把钥匙,就能逐一打开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包括人类自己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由此可见,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是树干和枝丫的关系,哲学是树干,心理学是枝丫。遵照这种规律,哲学问题和心理学方面的问题既符合两者的规律,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哲学是万能钥匙 心理...
  • 请从学术角度分析害怕被人嫉妒这一现象的本质 哲学或心理学
    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没有人真的害怕被人嫉妒,被人嫉妒说明自己比别人强,这种结果正是每个人所追求的,有什么好害怕的?人们所害怕的其实不是被人嫉妒,而是被人嫉妒后果的不确定性。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之人,众必非之。嫉妒的杀伤力有时实在是一个人难以...
  • 从心理学的角度谈对哲学的认识
    答:然后进行一个小归纳,第二阶段:是说说精神分析的哲学思想渊源,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渊源,然后又进行一个小归纳;第三阶段就主要谈谈认知学派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还有其他类别心理学的的哲学思想渊源,又进行一个小归纳。然后,就进行一个大归纳,可以这么说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