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过春节,你那里都吃些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07

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农村过春节,我们这边吃“六大盘”,寓意“六六大顺”,盘子比较大,一盘顶现在4盘菜,我家是祖传青花鲤鱼盘,与电视里鉴宝青花官窑大盘差不多大。那个时候我家九口人吃饭,6盘菜过年足够了。那个时候过年一盘红烧肉,一盘红烧鱼,一盘安庆特色菜“山粉圆子”,一盘小炒(干子炒粉丝),一盘红烧鸡块(鹅、鸭块),还有一盘其他菜,总之,凑够“六大盘”就行了。



过年可以敞开吃,不会挨大人骂,也没人阻止。上世纪60——70年代,物资匮乏,特别是农村,平时很难见到荤腥的,肉要凭票供应,其他副食品也要凭票供应,所以过年全家人在一起煞煞馋,开开荤,小孩子望过年,大人望插田。因为过年论吉利,不能骂人打人,除夕之夜大人们都忍着,吃团圆饭的时候,孩子们狼吞虎咽,大人见到也只是善意加微笑的提醒一下,少吃点,别伤了胃。记得有一年除夕团圆饭,我吃了6块红烧肉,而且是大块,一块足有一两,我还想再吃,再去用筷子夹,可母亲想制止,怕我消化不良,父亲说,平时难得让孩子们见一次荤腥,过年就随他们敞开吃吧,反正今年过年腊肉腌制50斤,比较充足。可母亲还是劝慰我,明天再吃,少吃多餐。



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们这边流行过年吃十盘菜,寓意“十全十美”,盘子比较小,还可以烧火锅,用菜园子里蔬菜与腊肉混搭,鱼一盘腌制的腊鱼,还再烧一盘新鲜鱼,另外还有炖鸡、鸡蛋、花生米、牛肉、羊肉及内脏等,菜比较丰盛,过年需要喝酒,上世纪60——70年代过年全家老少都喝,只是小孩子喝红酒,而且少喝,也是象征性喝一点,喝醉的情况少见,但我每年三十喝酒之后头都晕了,话也比平时多,说的话带有一点醉意。南方人过去全家人都围坐在堂轩八仙桌上,一起动筷子,非常讲究,不能一个人没有上桌,不能有人先动筷子,先放下筷子,同时吃饭,同时放下筷子散席,先吃完的人,不能离席,必须等最后吃完的人放下筷碗。现在过年我们这边仍然是吃“十盘菜”,鸡鸭鹅、猪牛羊肉、香肠、小炒,两个火锅,肥肠、猪肚子等等。年夜饭越来越丰盛,越来越精致,孩子们不再狼吞虎咽,贪吃了。



我们那里吃的还是比较的简单的,也没有多少的肉,可能会拿少部分的肉做肉丸子,或者是做红烧肉,然后做一些家常小菜,比如炒茄子,炒青菜等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就是我们父母出生的时候,那个年代物资匮乏过春节时能吃点儿面条白馒头就算是很不错的了,如果再能吃一顿肉馅儿的饺子,简直就是美味。

我们那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过春节也是吃饺子的,只吃饺子,但是饺子馅儿里边儿放一丁点儿肉。饺子皮儿是用白面红薯面。做的饺子皮儿。光吃白面吃不起。

  • 过去农村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我就知道像吃饺子,放鞭炮,看电视等。
    答:3、行花街 行花街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农村春节期间逛花市是广府地区春节前夕规模最大的一项传统民俗,流行于珠三角、香港、澳门等地。迎春花市一年举行一次,每年由春节前年廿八开始,至年初一凌晨结束,寓意是祥...
  • 中国60年来人民过春节有哪些变化(在线等!快!)
    答: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我刚读小学一年级时,第一次对过春节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家家户户贴春联、放炮竹、拍“灶凳”(我老家苏中农村的习俗,用蒲包装上石灰,在地面上拍印,预祝来年丰收)。在那个年代里,只有除夕的晚...
  • 说说儿时记忆中的春节是怎样的?
    答:首先,忙碌一年的大人,陆续收拾起自家的农具,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喜迎新年的到来。腊月20日一过,街上便搭起肉架,肉架旁并排支起几口大锅,有农家“散养”的生猪不断送来,邻里诸家一结合,“兑钱”将整头猪“批了...
  • 小时候的春节,你还记得多少?与现在的春节有什么不一样?
    答:二、与现在的春节不同,小时候的春节年味很足。在春节时,最期待的就是初一早上了。一大早起床后,换上提前买的新衣服,从头到脚焕然一新,美滋滋的跟随着父母,来到奶奶爷爷家拜年,说上几句吉祥话,爷爷奶奶就会递给我...
  •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过年方式的变化(包括衣食住行),分析产生变化的原 ...
    答:但随着我国社会变化的加快,从90年代开始,农村传统的过年活动在慢慢地变化,有些持续了几百年的活动慢慢地消失了,传统意义中的“年”所具有的价值正在被淡化,人们逐渐用新的方式来度过新年。过年越来越被其它因素诸如经济状况和文化教育等...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春节爷爷奶奶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玩具,娱 ...
    答:那时穿的粗布衣破了不舍得扔掉打上补丁继续穿,特别是农村补丁衣服多与城市,所谓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过春节前的几天衣服脏了也不换,初一早晨起床换一身赶净的衣服就行了。吃的是混合面馍也就是粗粮掺少量...
  • 80年代农村怎样过年
    答: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二是取其“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
  • 谈谈年节的变迁
    答:总体上讲,20世纪40-50年代,当地农民难以度过年关,却异常重视敬神、祭祖,反映出当时农村经济的破败及人们的无奈与企盼;60年代初期的春节习俗新旧交织,体现了社会的急剧变革;60年代末到70年代,是社会泛政治化、革命话语充斥生活的年代,...
  • 农村春节都是怎么过的,都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答:村里老人经常会说,二十三,不吃麻糖嘴变歪。家里有灶台的,还要在灶台前抹上灰,烧纸燃香,在灶台上放一个盘子,盘子里放上各种水果、饼干、麻糖等贡品。据说贡品里的麻糖是为了糊上灶王爷的嘴。在家乡,过了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