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周刊 | 糖尿病人主食吃越少越好?专家提醒:常见六大误区要警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1

随着糖尿病知识的普及,饮食疗法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控制饮食是糖尿病人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饮食治疗对任何类型的糖尿病都是最行之有效、最基本的治疗措施。而在这之中却存在很多我们可能忽视的误区。

误区一 主食摄入越少越好

在总热量控制的前提下,应放宽主食量。主食为最廉价、直接的能量供应源。主食摄入过低,肌体会分解蛋白质、脂肪产热,进一步造成三大营养素代谢紊乱,甚至产生酮症酸中毒。

有人认为饭(即主食)属于碳水化合物,应当少吃。而肉蛋类副食不含糖,多吃点无妨,其实不然。

肉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这些物质在体内同样能转变成糖,吃多了同样能升高血糖,而且还会引起高血脂及肥胖。尤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要限制高蛋白食物(如肉类及豆制品),因为进食蛋白过多,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误区二 增饭加药便无妨

在节日期间,饭菜丰盛可口,此时往往管不住嘴。许多患者饭吃得多了,就加大降糖药的用量,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血糖升高,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多吃药不但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副作用也随之加大。

误区三 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对于糖尿病患者有利,因此每日仅吃粗粮,不吃细粮,似乎不这样做就难以控制好血糖。

粗粮含有较多膳食纤维,有一定延缓餐后血糖升高,降脂,通便的功效。然而,粗粮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加控制地超量摄取,可能造成诸多的问题:

①使胃排空延迟,造成腹胀、早饱、消化不良,甚至还可能影响下一餐的进食。

②在延缓糖分和脂类吸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部分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吸收,特别是钙、铁、锌等元素。

③可能会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

④伴有胃轻瘫的糖尿病患者大量进食粗粮,可能加重胃轻瘫并导致低血糖反应。

⑤粗粮也是粮食,含有的能量和细粮一样多。如果不加限制,会导致摄入的能量超过需要,这对血糖控制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明确粗粮并非“多多益善”。科学的做法是粗细搭配,一般的比例为粗粮1份加细粮3 4份。这样既能发挥粗粮的功效,又避免粗粮进食过多产生不良反应。

误区四 馒头更易升高血糖

有些患者吃一次馒头测血糖后比吃米饭高或凭借自测尿糖显示尿糖高,就只吃米饭不吃馒头,甚至不吃所有面食。

其实面粉、米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血糖指数都是非常接近的,对血糖高低的影响没有特别大差异,即使有影响也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监测血糖后再下定论。

不要轻易放弃一大类主要食品,而使食谱单调乏味,人为地影响饮食治疗的顺利进行。

误区五 只吃素不吃荤

主张糖尿病人平衡膳食。动物性食物中优质蛋白量多,含有的营养素人体易吸收。当然多吃荤少吃素也不科学。吃荤多势必造成蛋白质太高,动物脂肪摄入增加。肉类食品和脂肪过多正是西方饮食的弊病。因此,平衡最好。

误区六 无糖食品可随便吃

不少患者认为市面上的无糖食品可以随意吃。其实,所谓“无糖”食品只是没有蔗糖,但其本质还是粮食做的,仍和其他食品一样含碳水化合物,同样会产生热量并升高血糖,故不能随便多吃。

(海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供稿)

原标题:糖尿病人主食吃越少越好? 专家提醒:糖尿病饮食营养常见六大误区要警惕